> 重点推荐 > 2019年广东省卫生村[20]

2019年广东省卫生村[20]

  赤贝原意是赤背,与贝同音,故名。1958年属赤化大队,1969年分出称赤贝大队,1983年改为乡,1986年改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设村委会,沿用至今。赤贝村……。
  取上别村、溪尾村各一个字,故名。解放初期称上溪村,1953年划入八上坪十三区,1957年划回麻布岗乡,1958年改大队,1983年改乡,1986年改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设村委会,沿用至今。上溪村……。
  因四面环山,中间盆地,犹如一口山塘,故名。1958年称仙塘大队,1983年称仙塘乡,1987年称仙塘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仙塘村委会,沿用至今。仙塘村……。
  因该村的村民都为涧头镇洋潭村移民,沿用洋潭村名,但加上“新”字,故名。1958年称洋潭大队,1983年称新洋潭乡,1987年称新洋潭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新洋潭村委会,沿用至今。新洋潭村……。
  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故名。1958年称东方红大队,1983年称东方红乡,1987年称东方红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东方红村委会,沿用至今。东方红村……。
  因该村居民是建设新丰江水库时从双江乡龙利村迁移而至,迁移后仍沿用老村名龙利。1958年称龙利大队,1983年称龙利乡,1987年称龙利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龙利村委会,沿用至今。龙利村……。
  因村落上片和下片的汇合处位于山下,故取名山下。1958年称山下大队,1983年称山下乡,1987年称山下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山下村委会,沿用至今。山下村……。
  因该村山峰连续不断,山上石头多,“连”“琏”同音而得名。1951年称第九区(黄村)琏石乡,1957年称叶潭乡琏石小乡,1958年称琏石大队,1983年称琏石乡,1987年称琏石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琏石村委会,沿用至今。琏石村……。
  因该村早期村民无法利用水资源,后利用三台水轮车灌溉农田,取得农业大丰收,村民便将水车与农田各取一字作村名称车田,故名。1953年属第九区车田乡,1957年为叶潭乡车田小乡,1958年称车田大队,1983年称车田乡,1987年称车田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车田村委会,沿用至今。车田村……。
  因蓝溪河在村中流过,将村落分为两半而得名。1951年属第九区(黄村)半埔乡,1957年称半埔小乡,1958年称半埔大队,1983年称半埔乡,1987年称半埔管理区,1998年称半埔村委会,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半埔村委会,沿用至今。半埔村……。
  因该村以前有个能溪乡文径学校,以学校之名起名文径村。1951年称第九区(黄村)文径乡,1957年称叶潭乡文径小乡,1958年称文径大队,1983年称文径乡,1987年称文径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文径村委会,沿用至今。文径村……。
  因吉布村地势平坦,像布匹而得名。1958年称吉布大队,1983年称吉布乡,1987年称吉布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吉布村委会,沿用至今。吉布村……。
  因村民希望祖孙后代能成为大学者,儒指博学多闻的大学者,故名。1953年属第九区儒步乡,1958年称儒步大队,1983年称儒步乡,1987年称儒步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儒步村委会,沿用至今。儒步村……。
  据传古代此处古树参天,龙勿(地名)有一个很大很深的水潭,每逢下雨,山洪暴发,洪水把树叶冲进水潭里,只见树叶不见水,故名。1951年称第九区(黄村)叶潭乡,1957年为叶潭小乡,1958年称叶潭大队,1983年称叶潭乡,1987年称叶潭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叶潭村委会,沿用至今。叶潭村……。
  因该村山上长有漆树,村民称漆树坝,1960年分上下漆村,该村为上漆村,村委会位于上漆村。1953年属第九区漆树乡,1958年称漆树坝大队,1960年分社上漆、下漆大队,1983年称上漆乡,1987年称上漆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上漆村委会,沿用至今。上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