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珙县玉和苗族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珙县玉和苗族乡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青龙社区位于珙县玉和苗族乡西北部,是乡政府机关所在地,在玉(玉和)中(中山)公路、宜(宜宾)威(威信)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880余亩,林地6980亩,海拔950多米至1200米之间,属于高寒山区。辖8个农业社,总户数436户,人口1906人,其中苗族26户,94人,贫困户10户,31人, 现共有党员46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人,其中女党员7名。本社区以茶叶,蚕桑、肉牛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有甜柿、土烟、小米辣等为该村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已发展茶叶3500余亩,蚕桑1500余亩,肉牛存栏300余头,甜柿300余亩。因巡观路在青龙社区境内穿过,利用现已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隘口村距县城45公里,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距珙县县城45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28户、1340人,现有耕地1027亩,有党员38人。 近年来,隘口村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优势,因势利导,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走“一村一品”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打造全县烤烟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基地,全年共种植烤烟400余亩,种植茶叶500余亩。 近年来,村委会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村容整洁,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村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近几年来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经济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有村规民约和环保宣传设施,倡导生态文明。

杨家村是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确定的省级(纯农业、苗族)贫困村,坐落于乡政府东部5千米处,东与底洞镇郭斯村毗邻、南与上罗镇七星村接壤、西与隘口村交界、北与凤凰村相连。全村幅员面积7 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58亩、林地面积5895亩 全村辅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58户、154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4.6%,其中苗族136户、62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0.2%、占全乡苗族人口的35.4%。 近年来,在各级各界的帮扶支持下,累计投入资金1476.35万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及省级帮扶部门资金649.95万元、行业扶贫资金826.4万元)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贫国村面貌彻底得到改变。实现通村公路硬化5.8km、杜道及产业公路硬化6km、产业生产便民路15km、新建产业标美路5km;建成桑园1200亩、茶园600亩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处、新建生产生活水池(水窖)35口、整治饮水池2口,建成村级活动阵地300平方米、脱贫攻坚服务中心150平方米、文化广场1500平方米、文化公园4亩。

凤凰社区位于珙县中部,距县城巡场45公里,距宜宾市区90公里,辖区“凤凰苗寨”是距离市区最近的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平均海拔850米,辖区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下辖6个农业社,农户283户,人口1285人,贫困户19户。其中苗族191户,人口896人,占总人口数的70%,是玉和苗族乡人口最多的苗族集聚村。辖区耕地面积2980亩,林地面积3092亩,社区以蚕桑、梨子、李子为主要发展产业。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凤凰社区每年都将举办“梨花节”、“品梨节”、“苗年节”、“农民春晚”等大型文艺活动来带动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社区于2014年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16年创建市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2016年创建市级文民社区,2017年创建市级“四好村”,2017年创建县级乡贤统战工作示范村,2017年市级“十佳”卫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