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万盛经开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万盛经开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古时,曾设有荣懿镇、石鹅乡。

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设南川县万盛镇。

1949年后,属南川县第十区。

1953年5月,恢复万盛镇。

1956年5月,撤销万盛镇。

1957年4月,建立万盛街道。

1966年8月,万盛街道更名东风街道。

1972年3月年,复名万盛街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川县划为1镇,36乡,东林属南川县腰子乡。

1956年5月,设立东林煤矿街道。

1958年11月,更名东林街道。

1959年8月,东林煤矿改为鱼田堡煤矿二井,东林街道亦更名为鱼田堡街道。

1981年4月,复名东林街道。

1950年6月,由第六区改属第十区。

1955年1月,并入南桐矿区。

1956年5月,建立南桐矿区南桐煤矿街道。

1960年1月,改设南桐公社,1983年9月,改为乡。

1992年10月,撤乡改为镇。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始建,曾是唐时溱州和荣懿县所在地。

宋代,属夔州路南平年鼎山县。

元代,属播州鼎山县。

明代,属遵义府桐梓县。

清代,属贵州省桐梓县,名为“青羊市”。

1949年后,改为青年乡。

1950年9月,属綦江县扶欢区管辖。

1955年1月,南桐因矿建区时,青年乡并入重庆市南桐矿区。

1985年4月,撤乡建青年镇。

关坝镇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原名兴隆镇,属桐梓县第六区。

1955年1月,建南桐矿区后,镇辖坪坝、箐林、中朝上坝、兴文5乡。

1958年11月,撤乡,建立兴隆公社。

1981年9月,更名关坝公社。

1983年3月,撤公社改为乡。

1992年4月,撤乡改为镇。

清宣统二年(1910年)3月,南川县划为1城区、1镇、9乡,下设48场,丛林为场,隶属于南坪镇。

1950年2月5日,设丛林乡,隶属于南川县第二区(南平)。

1950年9月,隶属于第十区(万盛)。

1953年,分为丛林乡、簸箕乡。

1955年1月,建区时,丛林乡、簸箕乡划归南桐矿区。

1956年6月,簸箕乡并入丛林乡。

1958年9月,丛林乡并入万盛公社。

1961年5月,从万盛公社分出建立丛林公社。

1984年5月,公社改乡。

1992年11月6日,撤乡建镇。

民国二年(1913年),境域分为贵州省桐梓县第六区天桥乡(兴隆区)第六保全境和第八保的一部分。

1950年6月,废保设村,分为桐梓县兴隆十区天桥乡第九、十、十二、十三村。

1953年4月,桐梓县调整行政区划,为兴隆十区的茶园、庙坝、农林、大坝4小乡。

1955年1月,茶园、农林、庙坝、大坝4乡随兴隆十区并入重庆市南桐矿区。

1956年8月,茶园乡保留,庙坝、农林、大坝3乡合并为两河乡。

1958年8月,2乡分别改为公社;同年9月,茶园公社并入两河公社。

1962年11月,分为两河、茶园2公社。

1966年4月,茶园公社并入两河公社。

1978年5月,公社改乡。

1984年9月,更名南天乡。

2001年11月,改为石林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始建金灵乡。

1953年1月,始建邓家乡、青山乡。

1956年8月,邓家乡并入青山乡。

1958年9月,青山乡、金灵乡合并建立青山公社。

1961年5月,分为青山公社和金灵公社。

1968年11月,金灵公社更名金桥公社。

1984年5月,公社改乡。

1992年12月,青山乡并入金桥乡。

2001年12月,撒乡改设金桥镇。

1953年1月,属桃子乡天桥乡管辖的,合建量星乡,驻新场;属腰子乡管辖的,建立大垭乡,驻田坝。

1955年1月,南桐矿区成立后,2乡划归南桐矿区管辖。

1956年8月,2乡合并为大垭乡。

1958年8月,并入万盛乡;同年9月,万盛乡改为万盛公社。

1960年,从万盛公社析出原大垭乡区域,建大垭公社。

1962年11月,大垭公社分为大垭、景星公社。

1966年4月,2公社社合并为景星公社。

1984年5月,撤公社改为景星乡,人民政府驻鱼子村马家坳。

2004年7月,将9行政村97村民小组调整为4行政村28村民小组。

2006年4月,撤销景星乡改设黑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