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为南门街,1953年为南门街高级社,1958年为团结大队,1969年为车站大队,1984年为车站村;庄西村解放初称庄西,1953年为南园乡,1958年为庄西大队,1984年为庄西村;原米市居解放初城米市,1953年为米市高级社,1958年为米市大队,1984年为米市村,1989年为米市居;2001年6月车站村、庄西村和米市街居合并为新南园社区。 |
解放初为兴化村,1953年为兴化高级社,1958年为兴化大队,1984年为兴化村;原西俞村解放初为西俞村,1953年为西俞高级社,1958年为西俞大队,1984年为西俞村;2001年6月兴化村与西俞村合并为南街社区,2004年为宿迁市宿城区洋河镇南街社区。 2013年7月划入洋河镇托管。 |
民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为大圩,1948到1952年称大圩镇,1953年为大圩镇大圩高级社,1958年为跃进大队,1960年为大圩大队,1984年为大圩村,2000年为大圩社区。 |
解放初为小街村,1953年为小街高级社,1958年为红旗大队,1984年为小街村,2001年区划调整,经上级部门批准,将原庄西村七组划入,并将原小街村更名为东关社区。 |
1948年前为勇莲乡,1948年后至解放后东圩镇,1952年改为东圩乡,1958年改为东圩大队,1984年为东圩村,2000年为东圩社区。 |
解放前,分为太平市和茶庵。 解放后,洋河设市建镇,称太平镇。 1957年隶属泗阳县称平安村。 1958年为平安大队,1984年为平安村,2003年为宿城区平安社区。 |
1949年至1961年,三张社四个自然庄组因姓张户数占多叫张社。 五个自然庄组在一起,姓葛人口多起名叫葛庄社。 1961年8月两社合并定为村,因两社各取一字故得三葛大队,1984年为三葛村,2003年为三葛社区。 |
明仓制书,由苏州迁来,世居陆城乡西部,就是如今的仓家集,1864年立仓家集,1930年设仓集镇,解放后为仓集镇仓家集村,1953年为仓家集高级社,1958年为仓家集大队,1965年为仓集大队,1984年为仓集村,2001年为仓集社区,2004年4月随仓集镇从泗阳县划归宿城区。 2013年7月划入洋河镇托管。 |
清属顺德乡,民国初属顺德西市,解放后属泗阳县仓集区,1953年为郑楼高级社,1957年设立郑楼乡,1958年为郑楼人民公社郑楼大队,1983年为郑楼乡郑楼村,分属郑南村、郑西村、郑楼村。 2001年5月撤乡改置郑楼镇,郑南村、郑西村、郑楼村三村合并为郑楼社区,2004年随镇划归宿城区。 2013年7月划入洋河镇托管。 |
抗战时期称陈圩区,是区政府所在地,解放后改称陈圩乡,1958年属郑楼人民公社陈圩大队,1984年属郑楼乡陈圩村,2001年属郑楼镇时,陈圩村随之改为陈圩社区,2004年随镇划归宿城区。 |
1948年12月前属宿迁县卓码区,1948年12月后划归泗阳县仓集区,解放后为古城村,1953年为古城高级社,1957年属郑楼乡,1958年为郑楼人民公社古城大队,1982年古城大队、许庄大队划入大碾大队,1984年为郑楼乡大碾村,2001年5月郑楼乡改为郑楼镇,大碾村、新庄村、双陈村三个村合并为古城社区,2004年随镇划归宿城区。 2013年7月划入洋河镇托管。 |
1900年称冯桥,解放前后为冯桥村。 1953年为冯桥高级社。 1958年为冯桥大队。 1984年为冯桥村。 2000年由屠园乡划入洋河镇。 2001年沙圩村、西俞村并入。 2004年3月随镇划入宿迁市宿城区。 2013年7月划入洋河镇托管。 |
2001年解放村、周石村合并为中兴村。 2004年3月随镇划入宿迁市宿城区。 2013年7月划入洋河镇托管。 |
2001年二庄村、前行村合并为富强村。 2004年3月随镇划入宿迁市宿城区。 2013年7月划入洋河镇托管。 |
解放前为第三区洋北乡第十一保,1953年为卓码高级社,1958年为卓码大队,1965年卓码大队分出赵圩大队、佘圩大队,1984年为卓码村,2001年佘圩村与卓码村合并为卓码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