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由县级南平市改设,因古时曾名延平得名;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南平县改延平县,因为此地是古延平津之地得名据《掌故大辞典》:晋时属延平县(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南),故称延平津;另说延平县取“山川袤延,宛转中有平原”之意。 |
西晋太康四年(283)建平县更名建阳县,意为城在山之阳,因武夷山之阳为名;另说因在建溪(剑津、延平津)之北而名,据《晋书·张华传》:雷焕在豫章丰域掘地得双剑,一剑赠与张华,雷焕死后,其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1994年设市,2015年3月设区。 |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析邵武县始设光泽县,以光泽乡为名,乡以产银而成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地处两侧中低山夹持的长谷形盆地,古时泽池成片得名,光者大也,或谓泽水映日,光色璀璨;又据清康熙版《光泽县志》:境内群山耸立,林海茫茫,形如绿宝石,熠熠生光,故名。 |
北宋淳化五年(994)设崇安县,取崇地安宁之意;1989年设市,以武夷山得名;据《异仙录》:始皇二年有神仙降于此山,自称武夷”山因此得名;另说长寿老翁彭祖隐于此山生有二子,长曰武,次曰夷,二人开山挖河疏导洪水,后人为纪念而命名武夷山。 |
建瓯是“福建”二字中“建”的由来,由建安和瓯宁两城合并而成。东汉建安初年侯官县析置建安县,据《寰宇记》:以年号为名;北宋治平三年(1066)析建安县、建阳县、浦城县置瓯宁县;1913年建安县、瓯宁县合置建瓯县,取首字为名;1992年设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