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米易县得石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米易县得石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得石社区位于雅砻江和安宁河的交汇处,得石镇沿江路322号,成立于2004年11月22日,镇政府坐落其中,东邻得石村,南安宁河,西雅砻江。距米易县城51公里,距攀枝花市区31公里,幅员面积2.34平方公里,最低海拔980米,平均海拔高度为1180米。全社区辖3个居民小组,有826户、1092人。(其中,少数民族99人)社区特点:幸福和谐得石社区 二、党组织情况和工作亮点 党组织情况:得石社区党支部成立于 2005年7月,有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27名,其中妇女党员9人,占33%。35岁以下党员7名,党员平均年龄46.1岁。党建工作亮点:支部+社会组织 居干部情况 :得石社区现有工作人员8名(其中:借调县民政局3名;借调县委组织部1名),社区工作人员30岁以下的3人,30-40岁3人;40-50岁2人;60岁以上0人。学历结构:大专及以上学历8人。专兼职情况:专职人员8人,兼职0人。 四、经济发展及特色产业 得石社区属于城市社区,经济收入主要靠财政拨办公经费,经济作物主要有芒果,2017年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1985元。五、阵地建设情况 办公场所:性质属政府划拨,面积约260平方米,有6台电脑,办公桌椅5套。活动场所:性质属政府划拨面积约140平方米,配备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羽毛球,象棋。

一、基本情况 得石村位于米易县城南大门,距市区30公里,距米易县城50公里,距盐边县城8公里,距离省道214线5公里,距成昆铁路金江站30公里,距攀西高速路28公里,北与麻陇乡相邻,西南与盐边县接壤,东与坊田彝族村相邻。幅员面积74.98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700米,最低海拔960米,平均海拔高度为1330米。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382户、1201人。(其中,少数民族128人)土地面积355亩,其中基本农田105.38亩。得石村辖区内有国家二滩森林公园景区、碧绿的雅砻江和蜿蜒流淌的安宁河、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干净清新的空气,是天然的氧吧,是徒步旅游的好去处。 二、党组织情况和工作亮点 党组织情况:建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4个,党员40人。其中农村党员38人;女党员4人,占党员的10%;35岁以下党员6人,占党员的15%。党员平均年龄50岁。党建工作亮点:成功创建县级、市级“四好村”;县级、市级卫生村,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平台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三、村干部情况 得石村由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文书、村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各1人,30岁以下2人、30-40岁1人、40-50岁3人、60岁以上0人。本科生1人,中专3人,高中1人,初中1人,专职人员6人。 四、经济发展及特色产业 得石村属于典型农业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水果、养殖畜禽。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芒果、核桃、李子和花椒,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480元。 五、阵地建设情况 办公场所:得石村村委会于2008年建成,房屋建筑面积160平方米。活动场所:180平方米。

一、基本情况 坊田彝族村位于得石镇东部,楠木河两岸,东至撒莲镇交界处,北至湾滩电站家岗之上,西至对箐沟良岗,南至大田村交界处,距县城50公里。幅员面积49.2平方公里,海拔1560-1980米,平均海拔高度为1700米。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 有533 户、2269人(其中,少数民族296户,1482人)。土地面积148.2公顷,其中田48公顷,地100.2公顷。 二、党组织情况和工作亮点 党组织情况:建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2个,党员54人。其中农村党员54人;女党员11人,占党员的20.4%;35岁以下党员7人,占党员的13%,党员平均年龄46岁。党建工作亮点:坚持以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发展烤烟1830亩,招商引资发展青花椒种植280亩,不断带动本村种植业发展。 三、村干部情况 村干部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文书、纪检组组长、村团支部书记、村妇女主任、民兵连长7人组成,30岁以下2人、30-40岁3人、40-50岁2人;文化程度1人,高中文化程度2人,初中文化程度4人;专职人员5人、兼职2人。 四、经济发展及特色产业 坊田彝族村属于二半山区,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养殖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核桃、晚熟芒果、山药,养殖主要羊、牛,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600元。 五、阵地建设情况 办公场所:借用敬老院场地、面积120平方米、电脑2台,圆形会议桌椅1套,办公座椅4套,电子商务平台一个。活动场所:借用敬老院场地、面积200平方米、乒乓球台一个。

一、基本情况 得石镇黑谷田彝族村坐落于得石镇西北部,东与得石村相邻,南与盐边县金河乡临江而望,西与草坝村毗邻,北与麻陇乡接壤。村委会距得石镇政府6公里,距米易县城57公里,全村区域面积46.6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2400米,平均海拔高度为1200米。全村辖五个村民小组,共435户1460人(其中,少数民族226户763人)。现有耕地面积1350亩,人均耕地0.92亩(承包地),耕地以陡坡耕地为主。林地面积5414亩,宜林荒地面积5642亩。全村退耕还林面积300余亩,公益林9000多亩,山林山地面积28067亩。 二、党组织情况和工作亮点 党组织情况:建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党小组4个,党员66人。其中农村党员66人;女党员7人,占党员的10.6%;35岁以下党员8人,占党员的12%。党员平均年龄50岁。党建工作亮点:结合“四好村”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切实开展“三会一课”,举办“农民夜校”学习班,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制度化使常态化。全面推行党支部和党员公开承诺制度。 三、村干部情况 共有两委干部14人:总支书记一名(兼任村支部书记)、养养协会支部书记一名、村主任一名、村文书一名、村主任助理一名、纪检组组长一名、村妇联主席一名、村团支书一名、村民办连长一名、村民小组长5名。年龄结构:30岁以下0人、30-40岁4人、40-50岁10人、60岁以上0人。学历结构:中专2人、高中2人、初中10人。专兼职情况:专职人员4人、兼职10人。 四、经济发展及特色产业 黑谷田村属于贫困村是典型的基础薄弱村、产业比较单一的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83人),黑谷田彝族村以种养殖业为主,现种植芒果面积为4500余亩(灌溉水系配套建设已完成1600亩),油桃面积800余亩,核桃种植面积800亩,樱桃种植面积300亩,中药材60亩,养猪2511头、羊9965只、牛806头。村道路全长23.8公里,已硬化;五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全覆盖;现有大小沟渠24.5公里,已整治三面光20公里。一、二组大部分农户以烤烟、核桃、油桃、玉米等种植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三、四、五以种植芒果收入为主,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500元。 五、阵地建设情况 自建村委会办公楼1栋1030平米(含群众文化活动图书室和广播室、远程教育站点、群众室外文化活动坝坝一个及体育器材健身9个、村两委办公室3间、编码服务厅一个),村卫生室1座60平米;移动基站三座,通信信号覆盖全村。黑谷田村村委会为民服务设备功能齐全,村委会通过组织活动场所,经常开展教育培训、民主管理、文体娱乐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黑谷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提供坚实的后盾。

一、基本情况 大田村位于安宁河下游,楠木河两岸,东至撒莲镇交界处,南至湾滩电站家岗之上,西至对箐沟良岗,北至坊田村交界处,距米易县城20公里,距得石镇15公里,幅员面积26.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0亩,年平均气温21℃。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78户702人,大田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50名党员。2017年全村总收入800万元,人均纯收入18700元。近年来,大田村结合实际,以“完善基础设施、培植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生态旅游、发展专合组织、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和谐繁荣、农民富裕文明,强力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大发展。目前,大田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芋头为主,经济作物以芒果、山药、核桃为主,目前已发展芒果4500余亩、野生山药700亩,早市蔬菜200余亩。2010年成立了盛洁芒果专业合作社。二、党组织情况和工作亮点 党组织情况:党支部1个,党小组3个,党员50人。女党员5人,占党员的 10 %;35岁以下党员7人,占党员的13%。党员平均年龄49 岁。党建工作亮点:支部+专合社。 三、村干部情况 构成:吴朝华(村支部书记),李富权(村主任)、王光平(村文书)、陈勇(民兵连长)、黎龙书(妇联主席)、吴宇芳(团委书记)、陈健(纪检组组长)、王光品(一组组长)、袁光明(二组组长)、李志钢(三组组长)、9人。年龄结构:3岁以下2人、30-40岁4人、40-50岁3人。学历结构:大专:1人、中专:3人、初中:5人。专兼职情况:专职人员9人。 四、经济发展及特色产业 (一)种植业方面:大田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芋头为主,经济作物以芒果、山药、核桃为主,目前已发展芒果4480余亩、野生山药700亩,早市蔬菜200余亩、烤烟320余亩。2010年成立了盛洁芒果专业合作社。(二)养殖业方面:大田村主要以养殖牛羊、美国鹧鸪、细甲鱼为主。目前鹧鸪养殖已扩大到两个养殖场,2014年出售商品鹧鸪5000只,鹧鸪蛋2160公斤。细甲鱼养殖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封河原生态养殖,2012年成立细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村建有3台提灌站,全村通村公路11.1公里已全部硬化;通社公路8公里,已硬化7.6公里。全村有沟堰2条19.3公里。目前已有88亩土地进行了田型调整,楠木河两岸打造柳树杨树长廊22公里。

一、基本情况 草坝彝族村位于米易县得石镇西北角,北与麻陇乡交界,南与盐边县金河乡相邻,西与马鹿村相连,东临得石村,距离得石镇政府16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48户1295人,党员6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245人,其中2015年脱贫户24户99人,未脱贫户38户146人,属省级贫困村。全村幅员面积5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65亩。近年来,草坝彝族村结合实际,以“完善基础设施、培植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生态旅游、发展专合组织、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和谐繁荣、农民富裕文明,强力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大发展。目前,全村初步形成了芒果、烤烟、林下养殖等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其中芒果4700亩、核桃2000亩、烤烟1440亩、花椒500亩、油桃300亩;养殖黑山羊4229只,存栏50只以上养殖户40余户,养殖生猪1285头,鸡、鸭等家禽5612只;柴胡、金荞麦等林下种植中药材1300亩,野生山药1500亩。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9150元。本村特点:若水彝寨草坝。 二、党组织情况和工作亮点 党组织情况:党支部1个,党小组3个,党员62人。女党员7人,占党员的11%;35岁以下党员5人,占党员的8%。党员平均年龄51岁。党建工作亮点:支部+专合社。 构成:李佳发(村支部书记)、张虎山(村主任)、何明荣(村文书)、沙国林(村主任助理)、刘金华(民兵连长)、赵基荣(妇联主席)、肖贵华(团委书记)、马辉(纪检组组长)、刘成才(一组组长)、马海文(二组组长)、马金良(三组组长)、李金山(四组组长)、马自友(五组组长)共13人。年龄结构:30岁以下2人、30-40岁2人、40-50岁6人、60岁以上2人、50-60岁1人。学历结构:中专:2人、高中:2人、初中:6人、小学:3人。专兼职情况:专职人员9人、兼职4人。 四、经济发展及特色产业 草坝彝族村属于省级贫困村。全村幅员面积5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65亩。全村初步形成了芒果、烤烟、林下种植养殖等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其中芒果4700亩、核桃2000亩、烤烟1440亩、花椒500亩、油桃300亩;养殖黑山羊4229只,存栏50只以上养殖户40余户,养殖生猪1285头,鸡、鸭等家禽5612只;柴胡、金荞麦等林下中药材种植1300亩,野生山药1500亩。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9150元。 五、阵地建设情况 办公场所:暂时借用。活动场所:原团结小学操场,面积:600平米、设施:篮球场、乒乓球台。

一、基本情况 马鹿寨彝族村位于得石镇西北处,东与草坝村相邻,南与盐边县鳡鱼乡临江而望,西与白坡乡毗连,北与草坝接壤。 马鹿村有通村道路(环湖路)34公里,其中至村委会11.52公里已硬化,其余均为土路;有社道路20.4公里,其中6公里已硬化,6.5公里正在硬化施工中。 全村幅员面积45.423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至2300米,平均海拔高度为1750米。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253户、873人(其中,少数民族4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83人。 全村耕地面积2295亩,其中田135亩,山地2160亩,林地面积6718亩,宜林荒地面积4762亩,人均耕地面积2.6亩,耕地以陡坡耕地为主。 高山草甸马鹿寨,徒步马鹿寨,可零距离触摸马鹿寨古村落遗址,探秘攀西裂谷第一古洞--蛮王洞;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二滩大坝高峡出平湖烟波浩渺的奇观,穿越马鹿寨原始森林,可亲密接触平时难得一见的奇花异草。 二、党组织情况和工作亮点: 党组织情况:建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5个,党员60人。其中农村党员59人;女党员8人,占党员的13%;35岁以下党员4人,占党员的7%。党员平均年龄54岁。 党建工作亮点:支部+专合作社 多年来开展了“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工程,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 三、村干部情况 卢友德(支部书记)、张志芬(村主任)、何明发(村文书)、安志军(团支书)、陈学发(民兵连长)、张寿琴(妇联主席)、张耀鹏(村主任助理)共7人。 年龄结构:30岁以下1人、30-40岁2人、40-50岁2人、50岁以上2人。 学历结构:大专1人,初中6人。 专兼职情况:专职人员4人、兼职3人。 四、经济发展及特色产业 马鹿寨彝族村属于省级贫困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与养殖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139亩,烤烟250亩;经济作物主要有芒果2000亩,核桃1200亩,青花椒300亩,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500元。 五、阵地建设情况 办公场所:自建办公用房220㎡,建有村卫生室1个,村医1名,远程教育电脑1台,村两委办公用电脑2台,电视1台,设有图书室一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