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琅岐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琅岐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民国设凤翥保,1950年为三平农民协会,1951年为三平乡政府,属闽侯县第二区,1954年为劳建初级社,1956年与董安合并为劳建高级社,1958年分为四个生产队,属三平大队,1984年改制为南兜村。

1995年11月马尾区琅岐镇南兜村。

明洪武三年称凤翥是琅岐十三墩之一,民国设凤翥保,属琅岐保甲所管辖。

1950年为三平农民协会,1951年为三平乡政府,属闽侯县第二区,1954年分为四个初级社,1956年与院前合并为建华高级社,1958年分为6个生产队,属三平大队,1984年改制为后水村。

1995年11月马尾区琅岐镇后水村。

民国设下岐锦田保,1950年改为锦田农民协会,属闽侯县第二区管辖,1951年划为三平乡,1954年分为劳墰、宙群两个初级社,1956年并入后水村为建华高级社,1958年分为三个生产大队属三平大队,1984年改为院前村,1995年11月马尾区琅岐镇院前村。

民国设文中保,1951年为文中乡,属闽侯县第二区管辖,1953年合并入衙前乡,1958年分为9个生产队,1984年为群星村,1995年11月马尾区琅岐镇群星村。

民国设透上保,1951年为透上乡,属闽侯县第二区,1953年并入衙前乡,1958年分为6个生产队,属衙前大队管辖,1984年改为红星村。

民国设透上保,1951年为透上乡,属闽侯县第二区,1953年并入衙前乡,1958年分为6个生产队,属衙前大队管辖,1984年改为红星村。

民国设透上保,1951年为透上乡,属闽侯县第二区管辖,1953年合并入衙前乡,1958年分为12个生产队,属衙前大队,1984年为红光村,1995年11月马尾区琅岐镇红光村。

农旗村旧属闽侯县嘉登乡农旗保,1950年属闽侯县第二区,1958年设二个生产连队,属上岐大队,1984年为农旗村,1995年11月马尾区琅岐镇农旗村。

民国属庄楼保,1950年属闽侯县二区,1958年分为二个生产大队,属上岐大队,1984年为光明村,1995年11月马尾区琅岐镇光明村。

原名庄前,民国属庄楼保管辖,1950年属闽侯县第二区,1958年分为二个生产大队,属上岐大队,1984年改为星辉村,1995年11月马尾区琅岐镇星辉村。

民国属庄楼保,1950年属闽侯县第二区,1958年分为二个生产连队,属上岐大队,1984年为勤耕村,1995年11月马尾区琅岐镇勤耕村。

民国设鳌旗保,属闽侯县第二区,1958年分为二个生产连队,属上岐大队,1984年为光辉村,1995年11月马尾区琅岐镇光辉村。

闽江村是纯渔业村,没有耕地,新中国成立之后属闽侯二区闽琅镇管辖,村名为公婆乡。

1961年12月由琅岐划入闽侯县闽江乡管辖,更名为公婆大队,村址设在公婆份。

1970年根据渔业生产需要分为胜利渔业大队、建星渔业大队以及公婆家属大队。

1984年大队改为建制村,形成了三个行政村,2000年7月19日琅岐成立经济区,“三个村”从闽侯划入琅岐镇管辖。

2004年7月公婆、胜利、建星三个行政村合并为闽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