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江社区概况
勤江社区地处大邑县东南片区,于新津、崇州接壤。距成都30公里距双流机场25公里,是沙渠镇的工业村。幅员面积4.78平方公里,共20个居民小组,有1160户,总人口4198人,设有利民有、阳光安置自建小区和柳坪龙湾统建小区。现有街、巷50多条,餐饮娱乐商铺等100余家,学校2处、医院2处。还有部分砖木结构住房。
|
1588年时(明万历年间)有一冯姓人中过武举在云南省做过官,多年后回到家乡,准备建一城堡,取名,云南城,已动土下了基脚,却因变故而未建成,但名称流传至今,社区以此为名。解放(1949年底)前夕属大邑县蔡镇乡第一保。 1951年5月设置为蔡镇乡“复兴村”,因村境内有“复兴庵”故名。 1958年10月蔡镇乡成立万星人民公社,为公社的复兴管理区。 1959年初万星公社更名为蔡场公社。 1961年设置为蔡场公社第二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云南大队。 1984年4月起改称为蔡场乡云南村。 1992年10月14日蔡场乡和韩场乡合并设置为韩场镇,1998年11月14日蔡场乡划出复置,2002年7月15日蔡场乡改置为蔡场镇,其间各村村名不变。 云南村之名沿用至今。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云南村和树德村合并为云南社区。 云南社区隶属大邑县沙渠街道,位于大邑县城东南,距城25公里,距成都50公里,至双流国际机场40公里,北面和西面与董场社区相接,南面与蔡场社区相接,东面与沙渠工业园区相邻。全村幅员面积5.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2.46亩,辖14个村民小组和1个农民集中居住区。 |
双龙社区于2021年6月由双碾村与龙湾村合并而成。因双碾村和龙湾村而得名双龙社区。双龙社区位于沙渠街道东南部,属于成都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居大邑县与新津区交界处,全社区幅员5.7平方公里,辖12个社区居民小组,共1237户,4087人,有耕地4270亩,拆迁后大部分集中居住在沙渠街道东岳花苑。 |
祥和村是根据寓意吉祥和平的含义,取名祥和村,龙华村因境内有龙华场,取名龙华村,后合并更名为龙华社区,故名。原合林村和三桥村解放(1949年12月底)前夕属大邑县第二保和第三保。 1951年10月土地改革结束时设置为龙凤乡合林村和三桥村,分别因境内有合林的地名和因乡村大道在甜葛林以东要连过三座小桥南而命名。 1956年春,龙凤乡全乡并入董镇乡,1958年属董镇乡人民公社第二管理区和第二管理区。 1962年1月,董镇公社更名董场公社,同时分出原龙凤乡成立龙凤人民公社,合林村和三桥分别被设置为龙凤乡合林村和三桥村。 1992年10月14日董场乡和龙凤乡合并设置为董场镇,各村村名不变。 1999年8月18日龙凤乡分出复置,2004年9月8日龙凤乡又并入董场镇,其间村名仍不变。 2005年5月20日合林村和三桥村合并设置为祥和村。 解放(1949年12月底)前夕原龙华村和桐梓村均属大邑县龙凤乡第一保。 1951年10月土地改革结束时分置为龙凤乡龙华村和桐子村后来被误写为桐梓村或桐梓大队。 1956年龙凤乡被并入董镇乡今董场镇。 1958年属董镇人民公社。 1962年1月董镇公社更名为董场公社,并将原龙凤乡分出成立龙凤人民公社,原龙华村和桐子村分设为龙凤公社第一生产大队和第九生产大队。 1981年更名为龙凤公社龙华大队和桐子大队。 1984年3月底,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其专名不变。 1992年10月14日董场乡和龙凤乡合并设置为董场镇,村名不变。 1999年8月18日,龙凤乡复置,2004年9月8日又并入董场镇,其间村名仍不变。 2005年5月20日龙华村、桐子村合并设置为董场镇龙华社区。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祥和村和龙华社区合并为祥龙社区。 董场镇祥和村,距县城26公里,具成都40公里,辖21个村民小组,1151户,3762人,确权面积3702亩,现有党支部正式党员98人,预备党员2人。2011祥和村农民纯收入7179元。
|
凤冠社区因境内有一座凤冠桥得名,据说是清朝一位大官员路过这里的一座桥不小心自己的冠帽掉进河中,后改名为凤冠社区。龙兴社区因境内有龙兴场得名龙兴村。2020年龙兴社区和凤冠社区合并,故名。原凤冠村和皂角村解放(1949年12月底)前夕分别属大邑县龙凤乡第四保和第五保。 1951年10月土地改革结束时设置为龙凤乡凤冠村和皂角村。 1956年春,龙凤乡全乡并入董场乡(今董场镇),1958年属董镇人民公社第二管理区。 1962年1月龙凤乡与董镇公社(乡)分置,董镇公社更名为董场公社,龙凤乡成立龙凤人民公社,凤冠村和皂角村分别设为龙凤公社第四和第六两个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龙凤公社凤冠大队和皂角大队。 1984年3月底,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其专名不变。 1992年10月14日董场乡和龙凤乡合并设置为董场镇,村名不变。 1999年8月18日,龙凤乡复置,2004年9月8日又并入董场镇,其间村名不变。 2005年20日凤冠村和皂角村合并设置为董场镇凤冠社区。 原文星村和高井村解放(1949年12月底)前夕分别属大邑县龙凤乡第六保和第七保。 1951年10月土改结束时设置为龙凤乡文星村和高井村,因境内分别有文星桥和高水井的地名而命名。 1956年春龙凤乡全乡并入大邑县董场乡。 1958年属董镇人民公社第二管理区。 1962年1月龙凤乡与董镇乡分置,董镇公社更名为董场公社,龙凤乡成立龙凤人民公社,文星村和高井村分别设为龙凤公社的两个生产大队。 1981年更名为文星大队和高井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乡、大队变为村,其专名不变,1992年10月14日董场乡和龙凤乡合并设置为董场镇,村名不变。 1999年8月18日,龙凤乡复置,2004年9月8日又并入董场镇,其间村名不变。 2005年20日文星村和高井村合并设置为董场镇龙兴社区。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龙兴社区和凤冠社区合并为龙冠社区。 龙冠社区地处沙渠街道,距离城23公里,距成都市45公里,至双流国际机场35公里。社区办公点距沙渠街道办事处东北3.5公里,东靠祥龙社区,南靠云南社区,西靠董场社区、双河村,北与集贤梁景村相邻。全社区幅员面积6.25平方公里,辖区内20个村民小组。 |
董场社区地处沙渠街道,位于大邑县城东南,距城20公里,距成都48公里,东面与龙冠社区相邻,南面蔡场社区相接,西面正雄社区,北面与双河村相邻。全社区幅员面积6.22平方公里,辖19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1487人,户籍人口6302人。
董场社区党员138人,流出党员53人,老党员20人,下设4个支部,分别是董家支部、灰桥支部、双墩支部、昌明街支部。 |
东岳社区位于大邑县沙渠街道(大邑东部新城文旅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功能区),幅员面积3.72平方公里,辖11个居民小组,党员90人。农民集中居住区4个(东岳花苑统建安置小区、利民自建小区、沿江自建小区、柳湾自建小区),商品小区1个(华昌名苑)。社区50%区域在集镇和园区内,50%区域以种植农作物为主。东岳社区按照“抓党建、强基础、聚合力、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沙渠文旅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功能区为载体,以大邑东部新城发展为契机,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指引,深入挖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社区各项事业向良好事态发展。先后获评成都市“蓉城先锋”示范基层党组织、成都市“健康社区”、成都市“百佳优秀网格”、大邑县“先进党组织”、大邑县无邪教创建活动“先进村”、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 |
此地沿河流而建,居住于此的群众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自治组织。解放(1949年底)前夕,沿河村属大邑县沙渠乡第三保,民和村属第四保。 1951年土改结束时属新设的沙渠乡沿河村和氏和村。 1953年9月底民和村划属新设的大邑县聚龙乡,1955年11月撤销聚龙乡,民和村还属沙渠乡。 1958年10月沙渠乡成立沙渠人民公社,沿河村设为公社第六管理区,又称沿河管理区,民和村和沿河村和一部分设置为第七管理区又称民和管理区。 1959年12月沙渠公社(乡)撤并入新津县文井公社(乡),1960年7月新津县并入大邑县,故而文井公社(乡)属大邑县。 1961年8月复置沙渠公社(乡),原沿河管理区,民和管理区改为沙渠公社第六、第七两个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沙渠公社沿河大队和民和大队。 1984年3月底,改称为沙渠乡沿河村和民和村。 2001年10月9日沙渠乡改置为沙渠镇,各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0日沿河村与民和村合并为顺河村。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后村改居,变为顺河社区,至今。 顺河社区地处新津区文井、崇州市三江交界处。顺河社区距离沙渠集镇约2.5公里,距离县城约27公里,距离双流机场约25公里,距离成都市三环路约29公里,覆圆面积1.98公里,有11个农业合作社,总面积为3200亩,总人口3402,其中农业人口3402人,总户数928户。 |
指境内有“石泉幽”,更因为村境内由解放的十全村与泉水村及六同村的各一部分组合而成石泉。解放(1949年底)前夕属大邑县沙渠乡。 1951年5月土改结束时属新设立的沙渠乡十全村以及泉水村。 大同村的一部分。 1958年10月沙渠乡成立沙渠人民公社,由十全村与泉水村,大同村各一部分组建为公社第五管理区,又叫石泉管理区。 1959年12月沙渠被撤并入新津县文井公社乡,1960年7月新津县被撤并入大邑县。 1961年8月复置沙渠公社乡,原第五管理区改设为公社第五生产大队,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石泉大队,1984年3月底改称为沙渠乡石泉村。 2001年10月9日沙渠乡改置为沙渠镇,村名不变。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后村改居,变为石泉社区,至今。 石泉社区居民委员会坐落于大邑县沙渠街道柳湾小区51号,幅员面积1.98平方公里。辖区共有10个居民小组,中共党员71人,下设2个支部。具备会议室、图书室、广播室、办公区、文化走廊、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全社区居民分散居住在东岳花苑、柳湾小区、沿江小区、利民小区等。 |
蔡场社区地处蔡场镇,位于大邑县城东南,距县城25公里,距成都50公里,至双流国际机场40公里,东面与树德村,南面与万延村相接,西面与新福村,北面与云南村相邻。全社区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19亩,辖17个居民小组,截止2012年底常住人口4289人,其中农业人口3601人,农业户口1238户,乡村户口1476户。党员108人(预备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人均纯收入10545元。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要产业,域内有天亿公司蘑菇综合加工厂(占地67亩,员工约50人,加工蘑菇罐头和加工罐头制品)、友和建材厂(占地约10亩,加工层板和多层板,员工约30人、多力食品有限公司,(占地约8亩,加工蔬菜和豆制品,员工约10至20人)、牛油加工厂(占地约3亩,加工牛油火锅底料,员工约5至10人)等企业。 |
董场镇的双河村是董场镇的一个大村,幅原面积5.49公里,它由以前的喻石村、重兴村、七宝村三个村合并而成,双河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有1140户总人口3454人,其中男性1814人,女性1640人,承包面积3322.63亩,大春播种面积2936亩。小春播种面积2395亩,油菜面积808亩,果园面积124亩,全村有低保24人,五保23人,残疾人为120人。
全村共有党员105人,党小组11个,贫困党员5户13人。全村共有企业 11个,其中大型企业 6 个,成都市金都金属有限公司、成都市三鑫铸造公司、四川省祈福生态特种养殖基地、成都梦都酒厂、成都荣丰酒厂、 忠明宰鸭场,这些企业每年为村提供近400人的工作岗位,为国家和地方纳税300余万元。
|
万延村概括 万延村地处蔡场镇,位于大邑县城东南,距城25公里,距成都50公里,至双流国际机场40公里,东面与蔡场社区,南面与韩场镇袁家村相接,西面与韩场镇邱家村、新福村,北面与蔡场社区相邻。全村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01亩,辖16个村民小组,截止2011年底,常驻人口3092人,其中农业人口3089人,党员84人(其中预备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人均纯收入9126余元。以粮食生产、食用菌种植、养殖为主要产业,域内有富民、玉福、洪运集体经济组织,夏林页岩砖厂、川江酒厂、恒富纸管厂、谭鱼头榨油厂、鸣镇蘑菇专业合作社等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