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
明永乐年间,楚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老考城(旧县集,在今林七乡大孙庄东)西十四里许大樊集村,越二百余年,黄河决口楚氏迁考城(今北关镇)北二十五里处,名楚庄。越百年,河决村复淹,又迁西北七十里(现兰考县固陽附近)仍名。后捻军起,为避乱迁今处,清咸丰年间筑寨,故称楚庄寨,简称楚庄。1982年分设为楚东、楚西良村。因居东,故名。 |
明永乐年间,楚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老考城(旧县集,在今林七乡大孙庄东)西十四里许大樊集村,越二百余年,黄河决口楚氏迁考城(今北关镇)北二十五里处,名楚庄。越百年,河决村复淹,又迁西北七十里(现兰考县固陽附近)仍名。后捻军起,为避乱迁今处,清咸丰年间筑寨,故称楚庄寨,简称楚庄。1982年分设楚西生产大队。 |
明永乐年间,楚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老考城(旧县集,在今林七乡大孙庄东)西十四里许大樊集村,越二百余年,黄河决口楚氏迁考城(今北关镇)北二十五里处,名楚庄。越百年,河决村复淹,又迁西北七十里(现兰考县固陽附近)仍名。后捻军起,为避乱迁今处,清咸丰年间筑寨,故称楚庄寨,简称楚庄。1982年分设为楚南。 |
村现无蒋姓,其村名来历说法有二:一传清嘉庆年间,蒋姓自山东曹县迁此定居,称蒋庄,后外姓迁入,蒋姓外迁,村名未改。二传明代朝中一蒋姓大官北上进京,日行45华里左右便安营歇息,每歇1处即命里人称“蒋庄”以志,此为蒋氏一停留处,故名。 |
据《焦氏族谱》载,焦氏原籍安丰,其先人官居唐代镇豫将军,族人为避安史之乱,曾居金陵。明弘治二年(1489),焦氏族迁此,盖一奶奶庙堂得名。 |
明末清初,山西洪洞籍王勉兄弟迁此居住,当时此处为黄河改道后的河滩,得村名王河。 |
清嘉庆年间,原山西洪洞籍申姓自山东曹县申庄迁此,并于农历逢五排十开展集会贸易。因居申集西,故名。 |
清康熙元年(1662),何姓自山东东明县迁此,居于河北岸一高岗之上,故名。 |
址原地势较高,沙丘起伏若山。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张姓自旧考城西二十里处张窑迁此,故名。 |
明永乐二年(1404),朱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故名。以村名命名。 |
清顺治四年(1647),高氏自兰封高庄寨迁居于此,故名。 |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于氏族人自河北迁此户盖一祠堂,得名于堂。 |
村址原为古黄河滩涂。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李姓由朱庄(今城关镇王卞庄北,已不存)迁至滩涂中一条小河南岸垫岗建村,故名。 |
清嘉庆末年(1796),葛姓自山东曹州迁此,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