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坪形成集市由来已久,先民将赴集市进行商品交换为赶场。因此歧坪场久负盛名。1952年成立歧坪场居民小组,1962年公社设歧坪场居民委员会,下设3个居民小组。1981年,苍溪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设居民委员会,编制3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各一人。2004年以宋水坝邓州城遗址名,正式定名为歧坪镇邓州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社区共6组,2630户,8616人,其中常住人口3850人,18岁以上人口5219人。党员74人,其中在外党员35人。 |
歧坪镇南阳社区由原来的南阳社区、盐井、三江3村于2020年合并组建,【原南阳社区】 原南阳社区建立于2010年,驻原南阳乡人民政府,今镇敬老院。南阳相传元末一韩姓大地主,祖籍河南南阳,效毛葫芦万户府在宋水坝建邓州,以洲南之域自建命名为南阳。【盐井村】原名五星大队,1982年相传境内存开有盐井而命名,1984年改大队为村。【三江村】原名卫东大队,1982年以境内3条大溪沟汇合处建有三江庙命名。合并后成为南阳社区。地处全镇西南地带,属丘陵地区,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距场镇5公里,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598亩,林1551地亩。全村共5个居民小组,508户,1644人,党员68人。 |
宋江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09年建立,地处嘉陵江上游宋江河畔,社区内完中一所,2级甲等医院一所,金融机构2个,工商企业300多个,省道公路四通八达,因“宋江川流”而命名,社区繁荣宜居。面积1.5平方公里,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全社区共有四个居民小组,共有1898户,6700人,其中常住人口4332人,18岁以上人口2634人。党员73人,其中在外党员31人。 |
歧坪镇登高社区由原来的花碑、鞍山、宋水3村于2020年合并组建,【花碑村】原名先锋大队,1982年以境内花碑梁命名,1984年改大队为村。【鞍山村】原名胜利大队,1982年以境内马鞍山命名,1984年改大队为村。【宋水村】原名东风大队,1982年以东河(又名宋江、宋水)流经此地命名,1984年改大队为村。合并后成为登高社区,距场镇1.5公里,幅员面积16.5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500余亩,林地4200亩,属丘陵地区,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村共10个组,852户,3216人,其中常住人口2388人,18岁以上人口1695人。党员75人,其中在外党员28人。 |
歧坪镇宋安村由原来的宋安、土庙2村于2020年合并组建,【宋安村】原名青春大队,1982年因在此区域内置过宋安县而定名宋安大队。【土庙村】原名英勇大队,1982年以村驻地四组曾有一座土地庙定名为土庙大队,1984年改为村名。合并后成为宋安村,地处全镇东南地带,属丘陵地区,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距场镇0.5公里,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430.5亩,林地2420亩。全村共七组,587户,1532人,其中常住人口512人,18岁以上人口1082人。党员59人,其中在外党员29人。 |
歧坪镇太营村由原来的曙光、太营2村于2020年合并组建,【曙光村】原建有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名为曙光管理区,1982年定为大队名。1984年改为村名。【太营村】原名胜利大队,1982年以境内太营山定为太营大队,1984年改为村名。太营村是歧坪镇著名的红色乡村之一,全县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就在该村建立。合并后成为太营村,地处全镇边缘地带,距场镇4公里,幅员面积9.2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共有耕地1680亩,林地400亩。全村共5组,505户,1740人,其中常住人口700人,18岁以上人口305人。党员60人,其中在外党员30人。 |
歧坪镇和平村由原来的寨堡、滑石2村于2020年合并组建,【寨堡村】原名和平大队,相传白莲教在此曾设过寨堡,以寨堡子得名。【滑石村】原名群乐大队,1982年以境内东河滑石滩命名,1984年改大队为村。合并后成为和平村,地处全镇东北部地带,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距场镇12公里,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3230亩,林地12788亩。全村共8个组,665户,2407人,其中常住人口2407人,18岁以上人口1278人。党员50人,其中在外党员34人。 |
歧坪镇旭光村由原来的宝寺、旭光2村于2020年合并组建,【宝寺村】原名建新大队,1982年以境中宝珠寺定名,1984年改大队为村。【旭光村】因1958年以旭光农业合作社命名,1984年改为村。合并后成为旭光村,该村古为梁家坪,地势平坦,阳光充足,人称“歧坪粮仓”。被省市定为新农村建设和天星猕猴桃园重要生产基地。旭光村位于苍溪县歧坪镇东北部,距场镇6.5公里,幅员面积9.8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耕地面积2186亩,林地2800亩,辖6个村民小组,591户2163人,其中常住人口1350人,18岁以上人口1768人。党员82人。 |
五一村位于歧坪城乡结合部,距场镇一公里,与曙光村、宋安村、宝寺村、天新园区接壤,辖4个村民小组,492户1536人,总耕地面积1618亩,是苍旺线新农村示范片村之一,适度养殖生猪基地一个、四组养殖生猪500头1户、泥鳅养殖专合社1个,二组50头2户,15-30头10户;全村水稻282亩、示范片1个、黄金梨46亩。土地流转示范片:县燃炬公司、龙腾山庄、逸展汽车销售与维修4S店、镇农机制造厂、鑫桥驾校歧坪教练场等。 |
歧坪镇迴龙村由原来的银龙、红雨2村于2020年合并组建,1982年因境内有红庙梁(山梁原有红色小庙)和雨坛包(曾有祈雨坛)定名红雨大队,1984年改为村名。合并后成为迴龙村,位于苍溪县歧坪镇东北部,距场镇10公里,幅员面积6.76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耕地面积1819.8亩,林地 5160亩,辖5个村民小组,385户1229人,其中常住人口1050人,18岁以上人口984人。党员61人,其中在外党员25人。 |
歧坪镇永进村由原来的白石、楼坪2村于2020年合并组建,【白石村】原名永红大队,1982年以境内白石岩定名,1984年改大队为村。【楼坪村】原名前进大队,1982年境内楼子坪而定名,1984年改大队为村。合并后成为永进村,地处全镇西北地带,距场镇9.1公里,幅员面积8.9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196.64亩,林地3226.84亩,属丘陵地区,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村共5组,478户,1676人,其中常住人口1104人,18岁以上人口521人。党员63人,其中在外党员36人。 |
歧坪镇六股树村由原来的梁凤、六股树2村于2020年合并组建,合并后成为六股树村,地处全镇腹心地带,属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距场镇7公里,幅员面积8.9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934.44亩,林地3200亩。全村共5个组,492户,1602人,其中常住人口679人,18岁以上人口536人。党员47人,其中在外党员16人。 |
原名上游大队,1982年以东河流经中坝南岸谭家河定名1984年改大队为村,2020年建制调整更名凤凰村。地处歧坪镇西,距场镇4公里,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共有耕地1908亩,林地1910亩。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467户,1510人,其中常住人口520人,18岁以上人口1280人。党员40人,其中在外党员18人。 |
歧坪镇四蛮寨村由原来的樊家山、四蛮寨2村于2020年合并组建,【樊家山村】原名红光大队,1982年以境内樊家山命名,1984年改大队为村。【四蛮寨村】原名红星大队,境内有四蛮寨山,1982年以此定名,1984年改大队为村。合并后成为四蛮寨村,四蛮寨为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地,为本镇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同时是优质猕猴桃基地村。 |
歧坪镇临江村地处苍溪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位于歧坪镇东南,村委会距歧坪镇11公里,北接白驿镇茶店村,南接保全村,西接彭家梁村,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320户,1035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999亩,林地2500余亩,全村共村组道路26.8公里, 属丘陵地区,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属低山地貌为主和少数丘陵带坝地形。村级经济组织及现状目前我村建有50亩集体经济产业园,种有50亩白芨,预计经济收入可达到5万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