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苏维埃时期,建巴中县苏暨清江区苏于此,辖区内分设5个乡苏,民国25年,署清江乡联保辖14保,民国33年第二区署,民国35年改为第一区,民国38年,清江乡辖15保,1950年2月建区(清江区),1950年4月建乡,辖19个村,1979年乡改镇,辖14个村,1993年9月撤区建镇,成立海生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2000年,经巴州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巴府函[2000]71号)中岭坪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2013年,经巴州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巴府函[2013]25号)腊红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2001年,经巴州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巴府函[2001]42号)白庙子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20年由关渡乡划入清江镇。 |
解放前属清江乡第一保解放后属于清江乡第一村1955年成立柏林处级社,1958年为公社第一管区;1962年为腊红、柏林大队;1964年合并为一大队1982年3月地名普查时,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柏林大队,1983年撤队改村更名为柏林村村民委员会。 2020年行政区划改革,柏林村和台山村合并,设立柏林村。 |
解放前属清江乡第二保解放后属于清江乡第二村1958年为公社第二管区;1962年为塘坝大队;1964年合并为二大队1982年3月地名普查时,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塘坝大队,1983年撤队改村更名为塘坝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解放前属伪清江乡第四保解放后属于清江乡第四村1958年公社化为第四管区;1962年更为杏垭大队;1964年改为四大队1982年3月地名普查时,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杏垭大队,1983年撤队改村更名为杏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解放前属伪清江乡第四保解放后属于清江乡第四村1958年公社化为第五管区;1962年更为峰垭大队;1964年改为五大队1982年3月地名普查时,经县政府批准,恢复为峰垭大队,1983年乡改镇恢复为峰垭村。 2020年行政区划改革,峰垭村、铁炉村和观山村合并,设立峰垭村。 |
解放前属伪清江乡第8保解放后属于清江乡第10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划为两个管区(昆山、墙院);1964年合并为10大队1982年3月地名普查时,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昆山大队,1983年撤队改村更名为昆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解放前属清江乡11保,解放后属清江乡13村,1958年公社化为13管区,1962年更名为金子大队,1964年改为13大队,1982你那3月地名普查时,经县政府批准恢复为金子大队,1983年撤队改村更名为巾字村村民委员会。 2020年行政区划改革,巾字村和环岭村合并,设立巾字村。 |
1951年建镇改为2村,1955年办初级社为3个小社,1957年转高级社,取名五台社,1960年取名五台大队辖3个队1961年更名为二管区,1962年改为2大队辖6个生产队1982年3月经政府批准更名为黄包大队,1983年撤队改村更名为黄包村村民委员会。 2020年行政区划改革,黄包村和黑林村合并,设立黄包村。 |
1951年建镇为中兴乡三村,1955年办初级社三个,1958年改为三管区,1960年为石柱大队,1961年后又改为三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时,经政府批准恢复为石柱大队,1983年撤队改村更名为石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1951年属奇章乡,1952年归中兴乡管辖,1955年冬办了3个初级社,1958年为5管区1961年改为5大队,1982年3月地名普查,经政府批准更名为大排大队,1983年撤队改村更名为大排村村民委员会。 2020年行政区划改革,武学堂村和大排村合并,设立大排村。 |
1951年建镇为中兴乡6村,1955年办初级社三个,1958年改为7管区,1961年后又改为7大队,1979年公社办茶场,将3生产队划归公社直属成立茶场,现管辖6个生产队1982年地名普查时,经政府批准恢复为蔡家湾大队,1983年撤队改村更名为蔡家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解放前属中兴乡7保,解放后1951年建镇为8村1955年建3个初级社,1958年成立公社为8管区,1961年改为8大队1982年3月地名普查,经政府批准,更名为九湾大队,1983年撤队改村更名为九湾村村民委员会。 2020年行政区划改革,九湾村和亮垭村合并,设立九湾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