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称永安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永安镇改为连然镇。 1956年10月,改为安宁区。 1961年5月,安宁区改为连城公社。 1984年10月,连城公社改为连然镇。 2007年12月,撤销连然镇,分置连然街道、金方街道。 |
2007年12月,析连然镇置连然街道、金方街道。 2008年2月13日,金方街道正式挂牌成立。 |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属三泊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纳入安宁州版图;清末,称八约。 民国五年(1916年),称第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八街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改为义八人民解放委员会。 1950年4月,改为第一区。 1956年10月,改为八街片。 1958年10月,改为跃进公社。 1961年,改名八街公社。 1984年2月,改为八街区。 1987年10月,八街区改为八街镇。 2006年1月,一六街乡并入八街镇。 2011年2月,由八街镇改为八街街道。 |
民国时,称林泉村,属第一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称林泉乡。 解放后,属安宁县。 1955年5月,称龙宝区。 1958年,改为温泉公社。 1984年2月,改为温泉区。 1987年10月,改为温泉镇。 2011年2月,由温泉镇改为温泉街道。 |
明代,为董氏土官辖地。 清代,称青龙里,属安宁州。 民国初,与禄脿乡合并为县属第三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析第三区置青龙乡。 1950年4月,改为第二区。 1958年10月,并入禄脿片区,置和平公社。 1961年5月,析和平公社置青龙公社。 1984年2月,改为青龙区。 1987年10月,改为青龙乡。 1997年1月,青龙乡改为青龙镇。 2011年2月,由青龙镇改为青龙街道。 |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属安宁州。 清康熙年间(1662年至1722年),属第二里民国五年(1916年),属安宁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西华镇。 1950年9月,改为第二区。 1958年10月,改为和平公社。 1961年3月,改为禄脿公社。 1984年2月,改为禄脿区公所。 1987年10月,改为禄脿乡。 1998年2月,改为禄脿镇。 2011年2月,由禄脿镇改为禄脿街道。 |
1958年10月,析禄脿片所辖草铺乡、邵九乡、白马乡置金星公社。 1961年6月,改为草铺公社。 1962年12月,析草铺公社置草铺、邵九、白马3公社。 1963年12月,草铺、邵九、白马3公社合并为草铺公社。 1984年3月,草铺公社改为草铺区。 1988年1月,草铺区改为草铺乡。 1997年4月,草铺乡改为草铺镇。 2011年2月,由草铺镇改为草铺街道。 |
清代,属象池里。 1949年前,属安宁县龙宝乡(区)。 解放后,析龙宝乡东部置太平、象石、光崀3乡。 1958年,太平、象石和光崀3乡合并为燎原公社。 1961年5月,燎原公社改名太平公社。 1984年2月,太平公社改为太平区。 1987年10月,太平区改为太平白族乡。 2001年12月,平白族乡改为太平镇。 2011年2月,由太平镇改为太平新城街道。 |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为连然县、安宁县(州)辖地。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现县街街道一带设置三泊县,属昆阳州。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安宁县第废团保局改称第四区(云龙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奉命废区制,扩大乡镇组织,第四区编为珍泉镇和云龙镇。 1950年3月20日,珍泉镇和云龙镇改为第三区;同年5月,改名龙泉区;同年9月,改名第三区。 1956年10月,改为县街片。 1958年10月,改为红旗公社。 1961年5月,析红旗公社置鸣矣河、县街2公社。 1984年2月,改为县街区公所。 1987年11月,改为县街乡。 2006年1月,鸣矣河、县街2乡,合并为县街镇。 2011年2月,由县街镇改为县街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