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公示了2023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名单。据长江云新闻记者统计,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名单共5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共500个。 |
“康家”指早年居住的康姓人家,在清朝末年,康家湾有一户姓“康”的大姓人家,人丁旺盛势力强大,康家湾也因此而得名。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康”氏家族兵败如山倒,人员的流失和财势落没,康家后代越来越少,后代慢慢消失,然而至今没有人改变他的叫法,隐藏着历史的痕迹。明成化十二年(1476)设郧阳府康家村属郧阳府郧县。清初,康家村属郧县十堰镇茅塔保。清光绪十年(1884)白浪域属均州管辖,康家村属均县茅塔保。……。 |
“小川”以前有兄弟2人,一个叫大川,一个叫小川,小川住在此地。明成化十二年(1476)隶属郧阳府郧县唐家保。清代初,沿用明制隶属郧县十堰镇。清同治(1866)隶属郧县南乡大川保。民国初隶属黄龙区,后设十堰区,大川保。1949年隶属郧县大川乡。1952年小川村调之为小川甲。1954年改称小川大队,辖5个生产队。1957年改为营子公社,辖8个生产队。1958年改为大川公社小川大队,辖8个生产队;198……。 |
明成化十二年(1476)隶属郧阳府郧县。清初,沿用明朝建制,隶属郧县十堰镇大川保。清同治五年(1866)隶属郧县南乡大川保。民国隶属郧县黄龙区、十堰区大川保。1952年隶属襄阳专署郧县十堰区大川乡。1949年后属大川乡。1958人民公社化,属大川人民公社,设立浪溪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郧县十堰市七区大川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隶属大川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隶属白浪区唐家乡,原名浪……。 |
洋津畈村位于宜都市东部,距市政府所在地陆城6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647户,2282人,版图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33亩。洋津畈村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勤劳善良的洋津畈人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年产粮食1300多吨,成就了“枝城粮仓”的美誉;40多辆私家轿车向世人证明着村民的勤劳与富有;漂亮的楼房、庭院以及新潮的生活方式是城乡一体的杰出代表;种粮能手、养猪大户、成功商人成……。 |
江家湾村位于宜都市南部,距陆成42公里,与松滋市刘家场镇相邻,是著名的贺炳炎将军的故乡,也是宜都市最边远的乡村之一。耕地总面积2025亩,其中:水田1448亩,旱田577亩。全村以种植水稻、柑桔、茶叶为主,油菜、小麦、玉米等为辅,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448亩,玉米650亩,油菜1100亩,柑桔2500亩,其中:椪柑1900亩,茶叶600亩。年出栏生猪4800头。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有煤炭、石英……。 |
(一)概况高坝洲镇天平山村,位于高坝洲镇西部,村委会驻地在二组,距市政府所在地陆城11公里,因境内一座山以前有一寺庙叫“天平寺”,各地到寺庙来求神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天平寺也经历了好几个朝代,后来,这座山也随寺名而定,叫天平山,村庄也因此山而命名。周边与皓光,宋山冲,白鸭垴村接壤。天平山村60年代称星光大队,1978年划出两个生产队专业种植蔬菜,称工农大队,1980年星光大队改称为天平山村,工农大队……。 |
邓家桥村由原邓家桥、杨家棚和向家垱三个小村合并而成,村落面积10.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00亩,人口现状:辖8个村民小组,837户,2510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4人,党员11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3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2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25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15人。产业发展:2011年邓家桥村柑桔年产6142吨、茶叶年产……。 |
青龙山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宜都县青泥铺;1912年属湖北省荆南道宜都县;1930年属宜都县第四区;1944年属宜都县组建江北沦陷区办事处白洋镇;1946年属于宜都县第四区;1949年7月属枝江县白洋区。1955年7月属宜都县白洋区。青龙山村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长青高级农业社,属宜都县白洋指导组长岗乡;1958年更名为长青生产队,属白洋公社长岗管理区;1961年5月改为长青大队,属白洋区长岗……。 |
白家岗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四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属枝江县第二区署;1940年6月属沦陷区伪宜昌县中央治安维持会分会;1941年3月属伪宜昌县政府第五区署;1942年属乡政府暗组的江口区署;1946年属董市镇;1949年6月属江口区署;1949年7月属枝江县仙女区。白家岗村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双寿第二初级社,属宜都县仙女指导组拽车乡;1956年改为幸福高级农业社,属……。 |
秦家塝村位于枝江市东北部、玛瑙河东岸,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枝江安福寺万亩桃花园座落境内。全村国土面积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42亩,其中水田3841亩,旱地701亩,经济林面积3645亩。辖8个村民小组,620户,2357人,其中劳力1179人。秦家塝村被授予省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多次被授予枝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2007年来,秦家塝村依托丰富的生态、农业、民俗等旅游文化资源,以规……。 |
周场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属枝江县第三都、第四都;1913年属枝江县北区;1930年至1936年属第二区署;1940年6月22日属沦陷区伪宜昌县中央治安维持会分会;1941年3月属伪宜昌县政府第五区署;1942年至1945年属江北沦陷区县政府暗组江口区署老周场乡;1946年属新政乡;1949年6月属江口区;1949年7月属枝江县仙女区;1954年2月属枝江县第七区;1955年属宜都县仙女区。周场……。 |
袁码头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清代隶属枝江县第八都,1913年属东区;1930年属第三区署;1940年6月22日属沦陷区伪宜昌县中央治安维持会分会;1941年3月属伪宜昌县政府第六区署;1942年属乡政府暗组江口区署;1946年属共安乡,驻地问安寺;1949年6月属江口区署;1949年7月属问安区;1955年属宜都县问安区。袁码头村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双冲高级农业社、天炎高级农业社,属宜都县问安指导……。 |
此地位于沮河下游的河湾处,因土质条件好,人们在此地居住,以烧制、销售砖瓦为业,形成集场,得名窑湾。清顺治元年(1644)属谢柏总。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谢柏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9月属慈化乡。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属胡场乡。1951年9月属慈化区胡场乡。1956年12月农业合作化时为慈化指导组胡场乡窑湾高级农业社。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时为胡场公社窑湾生产大队。1984年2月撤社并区……。 |
因村附近的河流河床属石灰岩层,易渗漏,秋冬季枯水季节干涸,被称为干溪河。村以干溪河简称命名为干河村村民委员会。清朝时期属干溪总。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干溪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为干巩乡第6保。1949年10月属干溪区峡口乡。1951年9月属干溪区干河乡。1956年12月农业合作化时为干溪指导组干河乡建新农业社。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时为长坂人民公社干河管理区建新大队。1984年2月撤……。 |
清朝时期属黑龙总。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黑龙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属半月乡黑花保。1950年属半月区龙台乡。1951年9月属半月区黑龙乡。1956年12月农业合作化时为王店指导组龙台乡金星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时为跑马公社龙台管理区金星大队。1981年5月地名普查时金星大队改为罗店大队。1984年2月撤社并区时为半月区龙台乡罗店村。2004年2月合村并组时将罗店村、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