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2023年湖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4]

2023年湖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4]

  北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公示了2023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名单。据长江云新闻记者统计,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名单共5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共500个。
  相余姓居民曾经在此建凉亭为方便行人在此歇息,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永福上乡长石里;民国时曾属彭思桥联保;1951年属余凉亭乡;1956年为余凉亭乡建国一社;1959年为彭思公社建国一大队;1961年为余凉公社一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更名为余凉大队,属彭思公社;1984年2月设区建乡,更名为余凉村,属彭思区余凉乡;1987年9月撤区并乡,为余凉村,属彭思乡;1997年4月彭思撤乡设镇属彭思镇;20……。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东乡。1952年隶属于第七区。1958年成立高垴大队,隶属于四望公社。1961年隶属于四望区铁石小公社。1975年,隶属于四望公社。1984年调整为高垴村,隶属于四望区。1987年隶属于四望镇,沿用至今。高垴村……。
  明、清时期隶属于灵西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十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祥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灵西乡。1952年隶属于第六区。1958年成立梅均大队,隶属于幸福公社。1961年,隶属于田镇区杨桥小公社。1975年,隶属于阳城公社。1984年调整为梅均村,隶属于大法寺区。1987年隶属于大法寺镇,沿用至今。梅均村……。
  因此地原是一个小村落,位于一座小山垴上,居民多为苏姓,慢慢形成集镇,为大金公社党政机关及大队驻地,故而得名。明、清时期隶属于太西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五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兴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武穴区。1943年复属于太西乡。1952年隶属于第八区。1958年成立宋煜大队,隶属于大金公社。1961年隶属于大金小公社。1975年后,成为大金公社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交通中心,隶……。
  明、清时期隶属于太东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六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盛区。抗战时期,隶属于龙坪区。1943年复属于太东乡。1952年隶属于第三区。1958年成立柏树林大队,隶属于花桥公社。1961年隶属于花桥区郑公塔小公社。1975年隶属于丰收公社。1984年全县开展调整区、乡、镇设置工作,调整为柏树林村,隶属于花桥区。1987年隶属于郑公塔镇。2000年隶属于花桥镇,沿用至……。
  因饶为市塆位于境内,是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一个自然塆,故而得名。“饶为市”即饶为市塆。明、清时期隶属于灵西乡。民国时期隶属于第一区。1930年4月至12月红色政权期间隶属于复兴区。抗战时期隶属于梅川区。1943年复属于灵西乡。1952年隶属于第一区。1958年9月成立饶为市大队,隶属于红星公社。同年12月隶属于梅川公社。1961年隶属于梅川区。1975年隶属于南泉公社。1984年全县开展调整区、乡……。
  清代属新城乡。1946年县废区制,属黄新乡。1949年恢复区建制,属独山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东方红人民公社东观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独山区。1975年撤区并社时,属独山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社并区,更名为东观村民委员会,属独山区。1987年撤区建(乡)镇,属独山乡。1998年属独山镇,沿用至今。东观村地处独黄公路沿线,与宿松县交界。辖9个村民小组,296户,总人口1206人,……。
  清代属凤源乡。1946年县废区制,属西山乡。1949年恢复区建制,属大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红旗人民公社万里大队。1961年撤社改区,属城关区。1975年撤区并社,属苦竹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标准化时,更名为安山大队。1984年2月,撤社并区,更名为安山村民委员会,属苦竹区。1987年撤区建(乡)镇,从安山村分出一部分,成立养马岭村,属苦竹乡,沿用至今。养马岭村……。
  童寨村地处停前镇东的鄂皖交界丘陵地带,与安徽省宿松县相邻,合九铁路和两条天然气管道穿村而过,输变高压铁塔拔地而起,耸人云端。全村版图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7426亩,耕地面积2076亩,有总户数673户,人口2746人,分布32个自然村庄,组建24个村民小组。新建了村部办公楼及活动室;水泥硬化了6公里省际出口公路,辖区矿产丰富,目前石英矿,云母矿、瓷土矿、滑石矿等诚招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清代属凤源乡。1946年县废区制,属西山乡。1949年恢复区建制,属大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火箭人民公社吴祥大队。1961年撤社改区,属大河区。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河人民公社。1978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大庙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社并区,吴祥大队更名为吴祥村民委员会,属大河区。1987年10月撤区建乡(镇),属大河镇,沿用至今。吴祥村……。
  清代属凤源乡。1946年县废区制,属东山乡。1949年恢复区建制,属土桥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百胜人民公社红云、友谊两个大队。1961年撤社改区,红云、友谊大队合并为红星大队,属土桥区。1975年撤区并社时,属土桥人民公社红星大队。1978年,属蔡田人民公社红星大队。1980年,红星大队更名为渡河大队,属蔡田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标准化时,渡河大队更名为渡河桥大队,属五祖寺人民公社。19……。
  黄荆塘村因黄荆塘水库(小二型,1971年修建)而得名。黄荆塘水库因水库原东、北、西岸长满黄荆,故名。清朝时期,隶属咸宁县长乐乡九都。民国时期,喻家塆、雷家庄、刘铁、背底万、门口万、新屋万、张油、新屋赵、赵家塆、夏漆、后边庄、晏家、阚凤彩、熊家塆、黄荆塘李家15个村庄,商余、唐杨、对门张、南山陈、新屋、卢万、长岭万、对门万、黄腊、塘角雷、泉水湾、刘明加、枫树下、刘铁美、沙婆嘴15个村庄,均隶属咸宁县……。
  清末,天武公后裔迁于此地定居,后杨家一女嫁给郑家时,将原属杨家的一畈田作为陪嫁礼赠给郑家,遂称其畈为“杨畈”。后因郑姓村庄座落杨畈旁,更名为杨畈郑。明清时期,隶属咸宁县金城乡三都。咸宁县丰乐乡四都。民国时期,杨畈郑、下程、鼓楼杨、樊基、下屋杨、张周魏、港背杨、新屋杨、石家庄、堰屋李、老屋杨、燕窝杨、高家、杨罗、杨湖桥、程朋九、杨畈方、张屋崽、下方、上方、走马岭熊家、铺崽、上但23个村庄,隶属咸宁县……。
  明洪武年间,因“江西填湖广”,先祖万俊先携带3个儿子到此定居。在清乾隆年间的一次乡试中,万俊先的后裔考取8个秀才。这段期间是万姓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人口。其中有2个秀才专门与贪官污吏作对,名望很大。因为他们揭发县官过错,有3任县官弃官走了。第3任弃官的县官懂阴阳,把村庄南600米的今万秀村茶场所在地的风水破了。紧接着连续几年流行传染病,村庄死亡一百多人,人们将死因归咎于风水破了。为了改变这种不利……。
  在湖北省咸宁市桂花镇,有一个聚族而居4个世纪的古村落──刘家桥村,被誉为“楚天民俗第一村”。刘家桥古民居始建于明崇祯3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小弟彭城王主刘交后裔刘元牙始建。刘家桥4处居民村落建筑总面积3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建筑风格为明清古庄园建筑雏形,其建筑规模庞大,民风淳朴,古朴秀丽。此外,刘家桥还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书香门户,素有“墨庄世第”之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