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2023年度十堰市“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

2023年度十堰市“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

  十堰市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表扬2023年度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通报》,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办事处蔡湾村等5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受到通报表扬。
  明万历年间,地域属郧县南乡花果村管辖。清嘉庆年间,地域属郧县伞竹保管辖。民国年间(1940)地域属郧县花竹乡伞竹保管辖。1950年属郧县花果区相公乡管辖。1956年年农业合作社化时,属郧县花果区相公相公岭合作社管辖,南沟设管辖。1958年属郧县花果公社(五八农厂)相公岭大队。南沟大队。1961年属黄龙区西沟乡相公岭大队,南沟大队。1971年撤区并社属花果社区红卫大队,南沟大队。1981年红卫大队更……。
  明成化十二年(1476)设郧阳府,隶属郧阳府郧县。清初,沿袭明末建置,隶属郧县十堰镇。清同治五年(1866)隶属郧县南乡茅塔保。晚清,隶属郧县茅塔保。民国初年,隶属均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均县设4区38乡,隶属均县三区白浪乡。1948年6月,中共设立陕南两郧专署时,隶属两郧专署郧县十堰区茅塔乡。1956年2月农业合作社化时,隶属郧县十堰区白浪乡,茅塔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隶属廖家大……。
  “王家”指王姓人家。名。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设郧阳府,王家村属郧阳府郧县。清初,沿袭明末建置,王家村属郧县十堰镇。清同治5年(1866年)王家村属郧南乡茅塔保,晚清,王家村属郧县茅塔保。清光绪10年(1884年)白浪域属均州管辖,均州废保甲,设乡村,共设8乡54村,王家村属均州西乡茅塔村。民国初年,王家村属均县茅塔村。民国35年(1946年)中共中原局鄂西北第三专署(武当专署)在十堰域地建立……。
  这里是武当山风景核心区——紫霄村,因地拥闻名天下的紫霄宫而得名。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记武当山紫霄“冬寒而不寒,夏热而不热”,是理想的避暑圣地,常年风云变化莫测,四季景致各异。开春青峰滴翠,繁花似锦;夏至飞瀑高悬,清凉一片;秋来天高气爽,红林褥地;冬去冰峰雪树,银装素裹。从武当山城区到紫霄村约15公里,坐上5分钟一趟的绿色环保大巴车游览,公路两旁的绿化常青,花香满园。闪过青竹林,迎来红杜鹃,……。
  蒿口村管辖区域在汉代前就有人在此居住,归武当县管辖;宋朝初年归武当县管辖,明朝归均州管辖,清朝初期归均州西乡孙家湾村管辖;1884年设蒿口村归均州西乡管辖,1932年归均县笫六区孙镇乡第3保管理;1942年归均县孙六乡第9保管辖;1952年设蒿口村归均县三区蒿口乡管辖;1959年设蒿口大队归六里坪公社管理;1984年更名为蒿口村,归六里坪镇管理至今。蒿口村……。
  因五峰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构成,此山峰位于中峰以东而得名。“东峰”指中峰以东。清朝康熙年间属西乡东丰保。清同治年间属西乡东西峰保。民国29年属泥丰乡东峰保。民国36年属五峰乡东峰保。1948年为东峰村,属郧西县第五区管辖。1951年推行土改,为东峰乡,1955年合作化时,称东华农业合作社,属五峰区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取名为东峰大队,属先锋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东峰大队属五峰区管辖。19……。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年间属北乡古窑保,民国11年属第三区,民国36年属八梅乡白龙保。1948年为白龙村,1951年土改,为白龙乡,1955年撤乡建社,为光荣农业合作社三社,属梅铺区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为拦门石大队,属红专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撤社建区,拦门石大队属梅铺区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拦门石大队属谭山公社管辖。1981年,更名为白龙庙大队,属谭山公社管辖。1984年撤……。
  因自然地理实体(金銮山)而得名。金銮山沿革: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立夹河乡人民主政府,负责人称乡长;1955年11月,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更名为夹河高级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永乐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永乐生产大队、永乐大队,负责人称大队长;1966年5月,我国“文化大革命”开始。1968……。
  “土城”是民国时,当地豪绅夏俊卿(人称夏四少)花巨资修建的囤粮驻兵的地方。夏四少当年在大马的势力很大,山林土地很多,家养看家护院的土匪300多人,有枪支160多条,为了将木耳、香姑,黄连等山珍野物运出山,特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土城建筑了一院土堡子专门用来囤积货物和住兵地方,像福建的土楼一般。土堡周长120丈,墙厚3尺,墙高3丈。城堡四方形,城内无街巷,没有居民,住的全是夏四少的匪丁和雇工。堡内有伙房、……。
  古称潵澥堰,潵海堰、三海眼,后简称三海堰。早年人们在此闸堰灌溉城南万亩良田。以堰的名称命名。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明都御使王世贞《潵海堰斗门牌记》。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房陵人开始在此地农耕,以“插木为标,挽草为记”来,标注自己开垦的范围;唐钥时开始设保甲乡里,查户籍教化,催租赋徭役;清光绪7年(1881年)为加强封建统治,兴办民团,设立三海团,辖木瓜河、白崖河、博磨坪、松香坪、千家坪五个联保;民国20……。
  1949年为渡西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安平、青平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安平、青平大队,1963年为安平大队,1965年为向东大队,1981年1月23日属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罗家坡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罗家坡村,一直至今。罗家坡麻家渡镇罗家坡村位于竹山县麻家渡镇西1公里处,紧邻305省道,辖3个村民小组415户1754人,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333元。是全国“十……。
  1949年为小河、太花山、姚家庄村;1955年为小河、太花山、姚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小河、太花山、姚家庄大队;1966年以上三个大队合并为电站大队;1975年以当地地名小河改为小河;1984年撤社建区为小河管理区;2005年以后由铁牛、乔鱼、老鸦村、太华山四个村合并为小河村,属官渡镇至今。小河村……。
  大路沟村位于县河镇政府西边1公里,距县城22公里,305省道旁,版图面积4.6平方公里。过去是竹、房三县经过锣鼓洞垭子的必经大路,故名大路沟。大路沟村共辖5个村民小组,327户1307人,耕地面积4187亩,其中水田400亩,茶叶403亩,木瓜3279亩。大路沟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增收项目,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大路沟村已初步形成“林中万只鸡、地边千亩瓜、山上百亩茶、田间小龙虾”的产业格局,其中“七彩……。
  明万历年间,秦家坪村属郧县南乡黄龙村管辖。清嘉庆年间,属郧县黑虎保管辖。民国29年(1940)属郧县黄龙区黄龙乡黑虎保管辖。1950年属郧县黄龙区财神乡秦家坪村管辖。1956年属财神乡秦家坪村管辖。1958年属郧县黄龙区财神管理区五星大队管辖。1961年属郧县黄龙区柏林公社五星大队管辖。1968年为柏林公社五星大队革委会管辖。1971年为黄龙公社五星大队管辖。1984年为花果区柏林乡秦家坪村管辖。……。
  “康家”指早年居住的康姓人家,在清朝末年,康家湾有一户姓“康”的大姓人家,人丁旺盛势力强大,康家湾也因此而得名。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康”氏家族兵败如山倒,人员的流失和财势落没,康家后代越来越少,后代慢慢消失,然而至今没有人改变他的叫法,隐藏着历史的痕迹。明成化十二年(1476)设郧阳府康家村属郧阳府郧县。清初,康家村属郧县十堰镇茅塔保。清光绪十年(1884)白浪域属均州管辖,康家村属均县茅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