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各地申报、省级遴选的基础上,经研究,拟认定福州市福清市东张镇香山村(柑橘)等198个村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大世界橄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67个联合体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现将名单予以公示。 |
岭下溪从村前流过,故名。1950年属第四区。1958年为双溪公社前溪大队。1984年改双溪乡前溪村委会。1986年改为镇建制,为双溪镇前溪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前溪村与棠口、岭下乡接邻,全村385户,人口1200人,全村有耕地1459亩,山地37491亩。全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主种反季节蔬菜、袖珍西红柿。村内现有小学教学楼、村部综合楼,现已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村容干净整洁、乡风……。 |
屏南县熙岭乡山墩村位于屏南第二高峰“仙顶岗”山下,海拨1360米的山脉上,东与九洋村交界、南与梨洋村交界,公路6公里至熙岭乡所在地8公里,西与前塘村交界,北与新圪村接壤,公路5公里,至省道二级路10公里,村落占地总面积160亩,85户总人口406人,6个村民小组。这里住着“眉山衍派”苏姓,永乐3年,始祖苏仲良公由宁德石塘际前洋移居到山墩繁衍至今19代,创建了不少桥路、凉亭、庙宇、祠堂、村头大圣庙、……。 |
原名大蜀,蜀与熟方言近音,改称“大熟”,亦作“大孰”,有大丰收之意,故名。吴万五于元大德二年(1298)从庆元县举溪迁托溪乡际底。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吴严九再由际底迁大熟村。土改时属第一区(鳌阳区)大熟乡。1958年设鳌阳公社大熟大队。1970年改称大安公社大熟大队。1984年大安改乡为大熟村委会。2017年搬迁。大熟村……。 |
(1)村前小平地像蚌,原名“蚌溪”,后因“蚌”“含”方言音近,谐为今名。(2)地处小盆地内,一条小溪从北而南缓缓流淌而去。先祖见到周围的青山如两条青龙环抱着美丽的村庄,直至溪尾含(衔)住一条溪,又见溪水冷如冰、清如镜,初始取名“寒溪”,后来看两边花草迷人,具有含情难舍之意,故改称“含溪”。叶姓始祖叶忠二、叶忠十于1678年左右先后由犀溪北浦迁入,至今繁衍二十七世。1949年初期属第五区(南阳区)南……。 |
居住时周围长满竹子,故名。胡氏先祖最初迁徙居住。1950年设竹坪乡属第二区(斜滩区)。1959年设竹坪大队属鳌阳公社。1961年划归鳌阳区竹坪小公社。1965年归岱阳公社设竹坪大队。1981年改岱阳为清源公社仍为竹坪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为清源乡竹坪村委会。2017年9月19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17】318号)批复,同意寿宁县撤销清源乡,设立清源镇,改为清源镇竹坪村委会。竹坪村……。 |
村附近山形似龟,有九龟落洋之称,故名。土改时属第五区(南阳区)龟岭乡。1961年归鳌阳区安章小公社,设龟洋大队。1965年撤区并社,把角林、西溪仔、龟洋、余山冈四个大队合并为角林大队,归岱阳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为清源乡角林村委会。1990年,辖龟洋、百合垄、牛山岭、外洋、下厝仔、西溪仔6个自然村分设行政村,2017年9月19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17】318号)批复,同意寿宁县撤销……。 |
原名坪源,因地势狭长,有一条宽约7米的小溪穿村而过,水流平缓,故更名为坪坑。古有“平坑桥,好忐忑,一条溪,两条桥”之谣。据刘氏族谱记载,明代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万十公子刘满九从寿宁大黍村迁入坪坑,至今繁衍三十余代。1950年属第四区(托溪区)坪坑乡。1956年三区、四区合并为芹洋区后,属托溪乡。1958年为前进公社(驻地坪坑)。1960年撤区改社为托溪公社坪坑大队。1963年并入芹洋区,为……。 |
因村后有条山垄,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后垄生产大队。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后垄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后垄生产大队,设立后垄村民委员会,简称后垄村委会。后垅村……。 |
涵江村以山形似蚶,而澳口海滩盛产蚶,原名蚶澳里,后以村中有溪,直通土堡下有个大涵洞流出海得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涵江生产大队。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涵江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涵江生产大队,设立涵江村民委员会,简称涵江村委会。涵江村……。 |
因村有西胜寺,故名。1949年1949年后属里马乡,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西胜生产大队。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西胜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西胜生产大队,设立西胜村民委员会,简称西胜村委会。西胜村……。 |
仙岭村位于楮坪乡西部地处104国道旁,村中有溪流榴坪溪,东至楮坪村、西至洋坪村、南至东峰岔村、北至秀家宅村,全村有人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173户723人,其中仙岭自然村117户520人,榴坪自然村56户203人。全村有党员30人,其中女党员2人。全村低保户13户32人,五保户10户10人。全村土地面积2307.9亩,耕地面积717亩,其中水田622亩,小麦玉米种植面积95亩。林地面积18……。 |
霞洋村位于富溪镇东南部,距镇所在地15公里,海拔700米,下辖浦头、霞利洋、前洋、杜坑、竹岭、山垦下、长岗7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全村381户,共1613人。2004年人均收入2680元。全村党员28名,低保户34户,61人;五保户17户,17人。全村土地面积20416亩,有林地面积18334,林改面积为17083亩,耕地面积1739,其中水田1300亩,旱地439亩。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有太子参……。 |
前宅村是富溪镇的第二大行政村,距离城关10公里。共有11个自然村,总人口1636人。现有党员38名,平均年龄56岁。我村海拔较低,气候温和,水资源和山地资源丰富,水田面积1120亩,旱地510亩,主要经济作物有太子参、茶叶、油茶、白玉豆、生姜、辣椒、玉米等。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大力引导下,村民积极发展生产,引进槟榔芋、莴苣等种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投资100多万元,硬化了陈溪坪、溪……。 |
田头洋村地处英山乡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东与石古兰村交界,南与凤洋村相邻,西与英山村相连,北与岭头村接壤,距柘荣城关20公里,交通较为便捷。全村下辖四个自然村(荣华厝、田头洋、石古坑、田头坑),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18户849人。 田头洋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海拔680米,年均温度在16℃—19℃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2100MM之间。主要特产有竹、木、茶、药及……。 |
五蒲村简介 五蒲村位于乍洋乡西北部,距柘荣县城9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9公里,东与福鼎市管阳镇西坑村毗邻,西与城郊乡仙山村相连,南与乍洋乡水碓村相靠,北与城郊乡坑里村相连。海拔600米,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现有166户782人,下辖五蒲、贵岩、文章坑、徐庄、岗后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党员27名。土地面积8823.7亩,耕地面积634亩,其中水田564亩,旱地280亩。林地面积6550.8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