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八斗镇富旺社区等613个行政村(社区)创建森林村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安徽省森林村庄标准(名单见附件2),拟授予“安徽省森林村庄”称号。 |
早年麻姓在大沙河堤口附近建村,故而得名麻堤口。1950年为杨楼区,1951年为马井区,1958年成立马井公社,1980年马井区,1992年为马井镇麻堤口村委会至今。麻堤口行政村位于马井镇西部,大沙河西岸,由原麻堤口、杨土楼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5039人。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盛产西瓜、胡萝卜、豌豆及苹果等。2011年8月,该村成功进行了村“两委”换届选举。……。 |
一、区位情况:前梅社区位于萧县县城南部,萧淮路西侧,北面与后梅社区、南面与黄桥社区、西南与李山村相互接壤,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二、基本情况:前梅社区由6个自然村组成,12个村民小组组成,区域面积6.2平方公里,全社区总人口2650,600余户,全部为汉族,劳动力1389人,其中高中毕业560人,现有耕地12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山地5000余亩,其中林地2000亩,主要以优质山杂果为主……。 |
黄安子行政村位于萧县县城以北5公里,总人口3420人,土地面积4200亩,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村室面积400平方米,下辖黄安子、三新庄、罗汤三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698户,当前人口3615,现有党员83人,发展预备党员3个,准备再发展3人。……。 |
本村南部凤凰山西坡有一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古寺----圣泉寺,远近闻名,故本村得名为圣泉村。圣泉村1949年为陶楼区,1954年为杨楼区圣泉乡,1957年为穆集乡;1962年为龙城区郭庄乡;1971年为郑腰庄公社郭庄乡;后改为圣泉区郭庄乡,1984年改为圣泉乡,2021年撤乡设镇改为圣泉镇隶为至今。圣泉行政村位于县城北部,与县城一山之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交通便利,与311、310国道相依,萧杨路穿……。 |
郑腰庄村座落在萧县北部,圣泉乡东南部,东邻铜山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人口6322人,土地面积10500亩。本村下辖9个自然村,村民小组30个,总户数1580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村两委精心组织下,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了我村特色萧国圣桃、食用菌种植大棚及采石大型企业发展,使产业调整和企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日益提高,走上富裕之路。……。 |
崔阁村简介 崔阁村位于石林乡辖区正东,途径101省道,北面与本县张庄寨镇接壤,东南面与本县祖楼、青龙集镇相邻。相距石林乡政府驻地仅为2公里,交通地理优势十分明显。 崔阁村辖区面积约为4.6平方公里,由16个自然村组成,设3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7000余人,外出流动人口2000余人。拥有耕地面积近9000余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3亩。 崔阁村,村两委干部由10人组成,党总支7人:总支书记由……。 |
孙楼村位于祖楼镇西部,西与石林乡相接。下辖7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人口3210人,面积4.0331平方公里,孙楼村党总支70人,下设2个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孙启宽,委员苏兆芹、朱功亮。该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务、村务、财务按时公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 |
武楼村辖武楼,刘庄,张老庄,丁庄,黄盆窑5个自然村。总人口3454人,总面积464万平方米,村部坐落武楼。本村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武楼党支部、张老庄党支部)共有党员92名。每个支部活动场所健全,党员活动能够正常开展。该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务、村务、财务按时公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 |
西阁村位于新庄镇最西北,距镇政府14公里,西临砀山县,北靠江苏省丰县,东临新庄镇东阁村,南靠杜集行政村,位于风景优美的黄河故道上,辖西阁、前王楼、西王楼、东王楼、岳李、后唐等6个自然村,人口4345人,耕地面积4470亩,村活动场所设在西阁自然村。 西阁拥有8260人,实有耕地面积10070亩,党员总数171人,该村有省道301南北贯通,拥有沙石路8KM,水泥路4KM,交通便利,经济以农业水果为主……。 |
赵堂村位于301省道南侧,南、西与黄口镇相连和北、东于闫集、孟楼村接壤。地域面积4平方公里,全村共29个村民组,1013户,4408口人。全村有耕地4505亩,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2010年人均收入3000元,村集体收入3万元。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现结合我村实际,制定2011—2013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发展思路 高举-理论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
小山口村名由村东山口命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名称为小山口大队,1983年由小山口大队更名为小山口村民委员会。2007年村区划调整时,由小山口村、大山口村、杨卜村合并为小山口村村民委员会。小山口村位于曹村镇南206国道沿线25公里处,与大山口村和杨堡村接壤。全村共18个村民组,1144户,3983口人。党员162名。全村有耕地6510亩,山丘面积2380余亩,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为主。2011年……。 |
柳沟村位于蒿沟乡东北部,古濉河的南岸,与埇桥区桃沟乡隔河相望。辖3个自然庄,6个村民组,492户,1767人,2182亩耕地。铺设水泥路3.5公里,交通便利,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优越。该村产业结构调整迅速,有小麦高产示范田1000亩,小麦良繁田600亩,大棚蔬菜50亩。全村有马戏团4个,固定资产均在30万元以上,常年在国内外巡回演出。村两委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近年来,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
相王村位于芦岭镇西北部,辖区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5323亩,人口4396人,下辖张家、郑家、廖家、李家、滕家、松林、王圩、潘家、蔡家、李家、小吴、老廖、二廖、小廖、大王等村民组。村党总支有党员124人,下辖王桥、相山两个支部。 相王村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主要有:相山的良种繁育,面积在1000亩以上,以金相山种业公司为依托;王桥的塌陷区水面养殖已初具规模,面积在5000亩以上;工……。 |
最早由一大户祝姓所建而得名。自命名后一直沿用至今。祝窑村是2008年3月由祝窑村、大武村整建制撤并而成的,村活动场所设在祝窑。辖邱渡口、孙庙、小武、大武、张东、祝窑、新庄7个自然村,面积5.37平方公里,人口3986人,3个党支部,党员125名。……。 |
南秦村,总户数1077户,总人口4544人,辖秦瓦房、季张楼、马宅孜、朱圩孜、小秦家、北柳园、小王家、东柳园、西柳园9个自然庄,21个村民组,总耕地面积471.5公顷。全村干群、党群关系融洽。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多年来,始终坚持种植、养殖相结合,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双培双带工作相结合,以此带动招商引资、计划生育、农田水利等各项工作同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