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吴村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吴村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传:明嘉靖年间,官吏王五洲运皇粮在此遭劫,后皇帝下令在此捉拿抢劫皇粮之人,故人称王反村。后因音义不好,更为今名。
传:明嘉靖年间(1522-1567)建村,以户主张娥之名,得村名张娥寨。后因王姓陆续迁入,遂更为今名。
是西常务派生村。按方位得名。
传:明初,山西省洪洞县张、李两姓迁此建村,因地势偏僻,常误纳粮时间,人称常误。后演变为常务。为与东常务、南常务两个派生村有别,故名。
是西常务派生村。按方位得名。
墓志、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即称延和村。后简称今名。
传:明代,此地原有宁静寺。和尚为款待香客盖了一处房屋。明末战乱,寺院被毁,只剩几间敞房。清初,王范村陈姓几户迁此定居,为纪念取谐音为今名。后因相邻的落安村和刘庄村逐渐发展,并与尚厂村连在一起,统称尚厂。
传:古时此地荒无人烟。明嘉靖年间,山西省洪洞县崔家兄弟二人迁此定居,故名。
据陈姓家谱记载:陈家先辈陈荣(原江苏如皋人),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官拜带刀指挥使,战后在此安营落户,故名。亦名乐安营。
较小,人少,故名。
民国二十三年(1933),国民党政府为了方便收粮收税,把王庄、新安营、杨庄三村并为一保(村),称今名。
传:明末,总兵吴三桂的部将王秀随吴降清,后被人诬告有叛逆行为,被清统治者流放至此,逐渐形成村落,故名。
为了便于生产,于1975年落安营部分村民迁此建村。因位于落安营村南地,故初名南新庄。1982年更为今名。
传:明时,此处有个大水坑,站在北山上远望如镜,故建村后人称望镜屯,后音义演变为今名。
传:以前村民生活十分艰难,便把麦糠拧绳--难宿这一歇后语谐音为村名,沿用至今。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