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陶寺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陶寺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据《襄陵县新志》记载:“常垣头,五十里。接曲沃蒙城界。”以寓意命名。因该村和陶寺地区的鬼庙相挨,古时为了避邪,群众吉利,故取名常垣。寓意为群众吉利,人民安康,太平。
帝尧初封于陶,后又封于唐,故史称陶唐氏。帝尧建都平阳,即今之陶寺,已为考古所证实。寺是国家行政办事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等。陶寺即帝尧初封与陶的国家机构所在地。又有民间传说,唐朝时期一部分鲁人(和尚)在此定居,以烧制陶器为生,后在村内建一座寺院,故名陶寺。
因村内居民李姓较多,故取名李庄。
地处陶寺遗址核心地带,最早中国地中之土,帝尧古城,古都之地城,一域居三梁,此为国之中梁。
因居民住在一条一公里长的沟内,且位于中梁村以东,故名东坡沟。
因村内居民以刘姓、贾姓为主,得名刘贾庄。
建村时希望村民兴旺,把村子发扬光大,故名兴光。
据传,该村原名李村,唐朝皇帝李世民曾在此居住过,走后牲口伤亡过多,村民便在李字前面加了一个“安”子,故名安李。
原名陈家庄,陈氏村民居多。早年间因地震,村民骤减,南张搬迁到陈家庄,后取名陈庄村。南张为汉朝张良、张纂后裔居住场所。
此处原有一座三贤楼(三贤即:张良、张蒙西、张安右)都是朝内宰相,因而取名张相。
位于襄汾和曲沃之间必经之路,因两地过往行人经常问路,故名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