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乃东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乃东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公元前2世纪,雅砻鹘提悉补野部落首领聂赤任第一代赞普,历经32代,一直统治该地区,因此,这里一直是西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元朝建立万户府以后为帕竹万户的中心地区。

清宣统元年(1909年),噶厦在山南设洛嘎基巧(即山南总管),府址设在今泽当镇乃东居民委员会,乃东宗属洛嘎基巧管理。

民国元年(1912年),泽当单设为相当宗级的行政单位嘎曲聂仓。

西藏和平解放后,泽当镇被确定为山南行署驻地。

1956年10月,自治区筹委会决定成立乃东宗办事处,驻地设在今乃东居民委员会嘎岗,1957年6月,撤销。

1959年6月,建乃东区公所和泽当区公所;同年12月撤销,并入泽当区,乃东区东嘎乡下东嘎并入泽当区,上东嘎并入昌珠区,多颇章乡划给温区。

1962年7月,建泽当镇。

1965年10月,成立泽当公社。

1984年9月,公社改为乡;同年10月,泽当区改为泽当镇。

1987年,撤区并乡,将郭莎居民委员会划归卡多乡,金鲁居民委员会划出成立金鲁乡,泽当、乃东、结莎3个居民委员会仍属泽当镇。

1999年,郭莎、赞塘、金鲁又划归泽当镇。

2019年8月,撤销泽当镇,设立泽当街道。

2023年调整泽当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设立泽当、乃东、结莎3个街道办事处。

2023年调整泽当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设立泽当、乃东、结莎3个街道办事处。

1959年4月,建昌珠区;同年6月,原琼结县色岗、滚当、白容3个村庄划入昌珠区管辖。

1960年1月,建昌珠区公所,驻地昌珠,下辖扎西托美、克松、茶如、昌珠、卡多、克麦6个乡。

1966年,改建6个公社。

1984年9月,又改为乡。

1987年,撤销昌珠区,成立卡多乡和昌珠乡,将泽当镇的郭莎居民委员会划入改为郭莎和赞塘2个村。

1999年,郭莎、赞唐2个村并回泽当镇,两乡的其余部分合并建昌珠镇。

亚堆乡境域属雅者悉补野部落的发祥地区,吐蕃时代属约如的雅碧贡岱管辖,系才朋氏家族领地。

清乾隆年间(1736年至1796年)设亚堆溪,配7品宗堆(营官)2名治理。

清嘉庆十年(1805年)至清嘉庆二十年(1815)九世达赖时,噶厦政府将亚堆给予九世达赖家族为其庄园,名姜罗金溪卡,权势极大,直到1959年民主改革,属于乃东宗管辖。

境内的日苏谿卡是噶厦政府封授给十四世达赖家的谿卡,名为“约布谿彭康”,由藏政府的审计大官日苏哇管理。

除此2个溪卡还有5个大小溪卡、1个根保。

民主改革后建亚堆区。

1960年6月,成立区公所,驻地达杰林寺,辖才朋、果乃、雅桑、热木那、支那、曲德贡7个乡。

1966年,改为7个公社。

1984年,亚堆区改为曲德贡、曲德沃2个乡。

颇章区的日苏乡划入曲德沃乡为村,加上原有7个乡改为村,共8个村民委员会。

1999年,两乡又合并为亚堆乡。

吐蕃时期,索珠乡属约如管辖。

割据时期,有雅砻觉阿王系雅尔达统治。

元至元五年(1268年),元朝建立万户府后,为帕竹万户领地,曾一度被止贡万户占领,帕竹万户与止贡万户在此发生争夺战。

15世纪初阐化王扎巴坚赞所建格桑溪卡统治该地与结巴。

温扎卡宗建立后属其治理范围。

1959年10月,索珠地域从温区划出,成立丁拉区,驻地索珠。

1960年2月,成立丁拉区公所,下辖8个乡;同年12月,合并后辖恰当、丁拉、支岗、索珠4个乡,区公所驻地索珠乡。

1987年,撤区并乡中,区改为乡,下辖的乡改为村。

1959年,建多颇章乡。

1969年,改公社。

1987年,复改多颇章乡。

1959年,设结巴乡、格桑乡、车门乡、门中乡,属温区。

1969年,改人民公社。

1984年,复乡。

1987年,撤销温区,将所辖4乡合并为结巴乡,属乃东县管辖。

2016年1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的批复》(国函【2016】8号),设立县级乃东区。

结巴属乃东区管辖。

1959年,建颇章区。

1960年8月,建颇章区公所,驻地颇章雪村,辖日苏、夏果、地新、达当、哈鲁岗、颇章、格拉7个乡。

1966年,改为7个公社。

1978年,复改颇章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