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姓陈家有老四房,盖一座祠堂以祭祀祖先,后人们便习惯称为祠堂庄。 |
清朝同治年间四方百姓来这挖沟筑圩,得名安艺圩,后来陈姓在此设立拳堂,教授武术,加之陈姓居多,又称陈堂圩,因“堂”与“塘“同音,人们习惯称陈堂圩为陈塘圩,以村委会所在地自然村陈塘圩村得名。 |
大约在200年前(清乾隆年间),有武姓在村周围筑土圩防匪,故名。 |
清朝时期郭姓在此修建堂庙纪念先祖,故名。 |
该村位于古路村西部,故名。 |
古时村内有个老路墩标志物,该地一直以古路墩为庄名,后简称古路。村委会以所在地古路得名。 |
1789年有为胡姓从洋河逃荒到此地,依靠朱家为生,后生三子,生活日趋富裕,家庭成员逐渐增多,后人员和财势超越朱氏家族,当时人们称胡氏三兄弟居住的村庄为三胡庄。村委会以驻地三胡庄得名三胡。 |
清朝时期秦姓迁居于此,逐渐形成村落,故名。 |
1930年当地有地主武续平,为了防匪修建五间底砖,上面土墙结构的楼,众称武平楼,简称平楼;村以平楼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