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临安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临安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境内属临安县新安、平东、平西、凤翥乡。

明代为新安、奉东乡。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实行里(图)制,属新西一图、奉东一图、奉东二图,至清宣统二年(1910)图名依旧。

民国初称新奉乡。

1928年实行村里制,由区管村,属新奉区。

1935年为亭川、南阜、东溪、东源、三口乡。

1941年属东川、东阜、三口乡。

1945年称南屏乡至解放。

1950年7月划乡建政,建板桥、花戏、亭子、三口乡,属亭子区。

1956年2~4月撤区并乡,为亭子、三口、临东乡。

1958年10月由亭子、三口、临东乡合并建立亭子人民公社,板桥、三口为管理区。

1960年11月改名青山公社。

1961年9月分为板桥、青山、三口3个公社,属玲珑区。

1965年4月三口公社并入板桥公社。

1971年1月恢复三口公社。

1984年4月改公社为乡,称板桥、三口乡。

1995年3月三口改乡为镇。

2011年1月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三口镇、板桥乡建制,合并设立板桥镇。

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属於潜县丰国、嘉德乡。

明初分丰国前、丰国后、嘉德前、嘉德后乡。

清嘉庆十七年(1812)称嘉德前、嘉德后、丰国前乡和丰国后乡的一部分。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嘉前、嘉后、丰前乡和丰后乡的一部分。

民国初期称藻溪乡。

1932境域设藻溪镇和花石、亭口、方塘、杲村、石浦、九里、长槐、昼锦、五瑞、徐勇、栖霞、溪西乡。

1935年称藻溪、昼锦、栖霞、嘉厚乡。

1938年设区并乡,为丰前、嘉前、嘉厚乡。

1947年称潜东、嘉厚、告岭乡至解放。

解放初乡名依旧。

1950年7月划乡建政,建藻溪、对石、肇村、横塘、龙岭、白鹤、门口、告岭乡,分属潜东区、天目区。

1956年4月肇村乡并入对石乡,横塘乡并入藻溪乡,龙岭、白鹤乡合并为天目乡,门口乡并入告岭乡。

同年10月恢复横塘乡。

1958年10月,由藻溪、横塘、对石、天目、告岭、绍鲁乡合并建立天目公社,属昌化县。

1960年9月改天目公社为西天目公社,属临安县。

1961年9月西天目公社析为藻溪、绍鲁、西天目3个公社。

1963年2月从藻溪公社分建对石、横塘公社,从西天目公社分建白鹤、告岭公社,1965年4月复并藻溪、西天目公社。

1982年2月又分为藻溪、对石、横塘、西天目4个公社。

1984年4月改公社为乡。

1989年6月藻溪撤乡建镇。

1992年5月撤销横塘乡、对石乡,并入藻溪镇。

2007年11月村规模调整,於潜镇交口村划归西天目乡。

2011年1月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藻溪镇、西天目乡建制,合并设立天目山镇。

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属昌化县玉山乡和手(穴手)村(乡级)。

元至元年间(1264~1294),革村(手(穴手))置巡检司。

明初以乡分都,属永丰乡三都和玉山乡九都、十二都。

清雍正七年(1729)通行庄法,以乡管都,以都管庄,乡都名称沿袭明制。

至清宣统二年(1910)乡、都名称依旧。

民国初期称昌西、昌北乡,1928年属昌西、昌北区,1932年为历茆镇、三合、前川、手(穴手)、新兴、林川、龙井、安乐、百丈、界坪、家铺、兰上、里板、外板、上鱼、下鱼、柔川、仙人乡。

1935年历茆镇、前川乡并为历川镇,安乐、手(穴手)司、龙井、林川乡合并为新民乡,百丈、新兴乡合并为百新乡,界坪、家铺、兰上乡合并为兰安乡,里板、外板乡合并为板桥乡,仙人、上鱼、下鱼、柔川乡合并为仙鱼乡。

1939年为历川镇和新民、板桥、仙鱼、兰安乡。

1945年为龙岗、仙兰、仲珍乡及颊口镇的一部分至解放。

1949年7月设龙岗区,1950年7月并入昌城区,同年7月划乡建政,建龙岗、新溪、手(穴手)、鱼跳、上溪、龙井、邵家乡。

1953年复设龙岗区,1956年2月撤销龙岗区,手(穴手)乡并入龙岗乡,鱼跳乡并入龙井乡,邵家并入上溪乡。

1958年10月龙岗、新溪乡并建昌城公社,龙井桥、上溪乡并建昌北人民公社。

1960年11月昌城公社更名昌化公社,属临安县。

1961年9月从昌化公社分建龙岗、新溪公社。

从昌北公社分建鱼跳、上溪公社,1963年从鱼跳公社分建龙井桥公社。

1970年4月新溪公社并入龙岗公社。

1984年4月改公社为乡,境内为龙岗、鱼跳、上溪、龙井桥乡。

1988年4月龙岗改乡为镇。

2001年8月撤销龙井桥、上溪、鱼跳乡,合并设立大峡谷镇。

2008年1月,上营村划归昌化镇管辖。

2011年1月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大峡谷镇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龙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