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建成〔2020〕68号)、《广东省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粤建节〔2021〕84号)的要求,广州市在原“广东省绿色社区”“广东省宜居社区”创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组织发动、社区申报、街道推荐、各区初核,市级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对照相关创建标准(见附件2),初步同意795个社区为广州市2021年绿色社区。 |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东沙角路,故名。1950年成立,原称第八居委会,属德政南街道。1960年称珠光人民公社永曜管理区。1961年复称第八居委会。1969年与第七居委会合并为第二居民区。1980年改称第一居委会。1988年称东沙角居委会。1998年改属珠光街道。2002年东沙角居委与挹翠路居委、东堤四马路居委(部分)合并,又称东沙角社区居委会。2014年广舞台居委会东部(即挹翠路以东)区域并入,名称沿……。 |
因辖内有民国已有道路越秀南路,故名。1980年成立第六居委会,属德政南街道。1988年改称越秀南居委会。1998年改属珠光街道。2002年永曜北居委会与越秀南居委会合并,仍称越秀南居委会。2014年定安里部分区域并入,保留越秀南居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越秀南社区……。 |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定安里,故名。成立于1950年,原称第十一居委会,属德政南街道。1960年称永汉人民公社文明管理区。1961年复称第十一居委会。1969年与第十居委会合并为第七居民区。1980年改称第十二居委会。1988年改称定安里社区居民委员会。1998年,育秀坊居委会并入定安里社区居民委员会,属珠光街道。2014年原万福东社区并入,仍称现名,沿用至今。定安里社区……。 |
因辖内有宋代濠涌清水濠,故名。清水濠是宋代广州城的濠涌,由淤塞的东澳水道疏通而成,后已覆盖变成暗渠。1954年成立第二居委会,属珠光街道。1960年,改称珠光人民公社万福管理区。1968年,改称第三居民区。1981年,改称珠光街第四居委会。1988年10月,更名为清水濠居委会。1998年槐花前居委会并入,保留清水濠居委会名称,沿用至今。清水濠社区……。 |
因辖内有清代已有道路仰忠街,故名。清朝同治十年间建德忠祠,信国文公文天祥、丞相陆公秀夫、太傅张工世傑夫后仗节而死,因仰慕该忠义,故名仰忠街。1953年成立仰忠街居委会,属永汉南街道。1960年改属永汉人民公社仰忠管理区。1961年恢复原称。1968年改设居民区。1980年改称第三居委会。1988年复称仰忠街居委会。1998年改属珠光街道。2002年1月,万福西居委会、麦栏街居委居委会、珠光西居委会……。 |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爱家园小区,故名。1950年成立第十一居委会。1960年改称永汉人民公社仓前管理区。1961年恢复居委会。1988年改称珠光新街居委会,属永汉南街道。1998年改称爱家园社区居民委员会,改属珠光街道,沿用至今。爱家园社区……。 |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东川路,故名。前身是1984年5月成立的延安四街第十居委会。1985年,改为东华东街道第十居委会。1988年,改名为东川居委会,隶属于大东街道,名称沿用至今。东川社区……。 |
因辖内有清代已有道路青龙里,故名。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第五居委会。1968年,改为居民区革命领导小组。1974年,复称第五居委会。1984年,分为第九、第十居委会。1988年,称东华西新街居委会。2002年改称青龙里社区居委会,又东华西新街的一部分与东川居委会的一部分合并,仍称青龙里居委会。2005年,属越秀区大东街道,名称沿用至今。青龙里社区……。 |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启正上街,故名。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东华西街第六居委会。1968年,改为居民区革命领导小组。1974年,恢复名第六居委会。1984年,分为十一、十二居委会,仍在同一处办公。1988年,改称启正居委会。2005年,东山区并入越秀区,启正社区居委会归越秀区大东街道管理。2014年,东华西新街居委会与启正居委会合并,仍称启正居委会,沿用至今。启正社区……。 |
因辖内有民国已有道路东源街,故名。前身是1959年建立的东华东街第八居委会。1969年,改名为延安四街第八居委会。1985年,又改名为东华东街第十一居委会。1988年,改名为东源居委会。1998年后属越秀区大东街道,名称沿用至今。东源社区……。 |
因辖内有民国已有道路仁秀新街,故名。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东华西街第二居委会。1968年,改称居民区革命领导小组。1974年恢复名第二居委会。1984年,分为第三、第四居委会,仍同处办公。1988年,改名为仁秀新街居委会。2002年,由仁秀新街居委会与海月东居委会、永安横居委会重新调整组建,改称仁秀新居委会。2005年,归属越秀区大东街道,名称沿用至今。仁秀新社区……。 |
因辖内在清代曾有一个三角形的集市,故名。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东华西街第一居委会。1968年,改为居民区革命领导小组。1974年,复名第一居委会。1984年,第一居委会分设为两个居委会,但仍在同一处办公。1988年,称三角市居委会,沿用至今。三角市社区……。 |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启明四马路,管辖范围主要为启明社区,故名。前身是1953年建立的东华东街第二居委会。1969年,改为延安四街第二居委会。1982年,因居民人数增加,分为两个居委会,称延安四街第三居委会。1985年,称东华东街第三居委会。1988年,改名为启明居委会,沿用至今。启明社区……。 |
因辖内有清代已有道路东里,故名。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东华西街第六居委会。1968年,改为居民区革命领导小组。1974年,复名第六居委会。1984年,分为第十一、第十二两个居委会,仍同一处办公。1988年,命名东里居委会。2005年,东山区并入越秀区,东里居委会归越秀区大东街道管理,名称沿用至今。东里社区……。 |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东湖公园旁,故名。1982年,东湖新村竣工,称白云街第十二居委会。1988年,更名为东湖新村居委会,自更名以来沿用至今。东湖新村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