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淡溪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淡溪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原西山村以驻地得名。

辖西山1个自然村。

1949年5月后为西山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西山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西山行政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原桥底村以驻地得名。

与桥外行政村分辖湖边1个自然村外,另辖湖南1个自然村。

辖区1949年5月后为湖边桥底村,1956年8月改称桥底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桥底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桥底行政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原寺西村以驻地得名。

辖寺西1个自然村。

1949年5月后称高平寺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拆分高平寺村,与髙桥合并成立高西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2年12月分立东高桥、寺西两大队,该队称寺西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寺西行政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原桥外村以驻地在湖边庙桥外首而名。

与桥底行政村分辖湖边1个自然村。

辖区1949年5月后为桥外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桥外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桥外行政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原潭头村以驻地得名。

辖潭头1个自然村。

辖区1949年5月后为潭头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潭头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称潭头行政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原下埠宅村以驻地得名。

辖下埠宅1个自然村。

辖区1949年5月后为桥下村(高平寺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桥下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2年1月因重名,更名为下埠宅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下埠宅行政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原里岙村以驻地得名。

辖里岙1个自然村。

1949年5月后为里岙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里岙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里岙行政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属老山区。

原东高桥村以驻地得名。

辖高桥1个自然村。

1949年5月后称高平寺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拆分高平寺村,与寺西合并成立高西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2年12月分立高桥、寺西两大队,因重名,以县城之东,称东高桥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东高桥行政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原孙家垟村以驻地得名。

辖孙家垟、横河、双桥3自然村。

1949年5月后为孙家垟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孙家垟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孙家垟行政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社区于2019年5月由西山村、桥底村、寺西村、桥外村、潭头村、下埠宅村、里岙村、东高桥村、孙家垟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

马岙村地名历史悠久,早有记载;解放后为马岙村;1958年公社化时马岙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马岙村,归属淡溪乡;1996年11月淡溪建镇,马岙属淡溪镇。

据《永乐乐清县志》载,西林属瑞应乡十三都;解放后为西林村;1958年公社化时西林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西林村,归属淡溪乡;1996年11月淡溪建镇,西林属淡溪镇。

1958年因兴建淡溪水库,由龙顺坑村移民在次建村。

1958年公社化时称龙川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改为今名;1997年2月淡溪建镇,龙川村属淡溪镇。

原黄塘村以驻地得名。

辖黄塘1个自然村。

1949年5月后为黄塘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黄塘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称黄塘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原平瑶村1949年5月后为高平寺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平瑶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设,称平瑶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原街头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街岭镜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街头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街头行政村,属淡溪乡。

辖1个自然村。

原峃车村以驻地得名。

辖峃车、姜山2自然村。

1949年5月后为峃姜龙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峃车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称峃车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原龙潭村以驻地得名。

辖龙潭1个自然村。

1949年5月后为龙潭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龙潭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称龙潭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原福虹村原名镜架山村。

辖镜架山1个自然村。

1949年5月后为镜架山村,属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镜架山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镜架山村,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后属淡溪镇。

2003年,全村移民至下沿村东;聚居福虹住宅小区。

2004年改镜架山村为福虹村。

茅垟村地名历史悠久,早有记载。

;位于镇北首,淡溪镇从村西经过。

解放后为茅垟村;1958年公社化运动时为茅垟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改称茅垟村隶属淡溪乡,1996年11月淡溪镇,茅垟村属于淡溪镇。

1958年因兴建淡溪水库,由湖上庄村移民至此建村。

有18户移至虹桥石马桥。

33户移至孝顺桥。

后成2个自然村归长青村管辖。

1958年公社化时称长青大队。

属淡溪管理区。

1961年淡溪公社。

1984年改为今名。

1996年淡溪建镇。

长青属淡溪镇。

石龙头村地名历史悠久,早有记载;解放后为石龙头村;1958年公社化时石龙头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石龙头村,归属淡溪乡;1996年11月淡溪建镇,石龙头属淡溪镇。

《光绪乐清县志》载:上吴岙村属瑞应十三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吴岙村属溪港乡,1956年并入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称上吴岙大队,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2年11月属硐垟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上吴岙村,1992年硐垟并入淡溪乡,1996年11月淡溪建镇。

上吴岙村属淡溪镇。

1995年3月,上吴岙整村移民至虹桥龙坦村,2004年上吴岙更名兴城村。

硐垟村地名历史悠久,早有记载;解放后为硐垟村;1958年公社化时硐垟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硐垟村,归属淡溪乡;1996年11月淡溪建镇,硐垟属淡溪镇。

以旱粮作物为主,兼经商。

赤岩坑村地名历史悠久,早有记载。

,解放后为赤岩坑村,1956年并入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称赤岩坑大队,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2年11月属硐垟公社。

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赤岩坑村,属硐垟乡,1992年硐垟,并入淡溪乡,属淡溪乡,1996年11月属淡溪镇。

埭头村地名历史悠久,早有记载,解放后为埭头村;1956年并入淡溪乡,1938年公社化时称埭头大队,属淡溪管理区,1961年属淡溪公社,1982年属硐垟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埭头村,属硐垟乡,1992年硐垟乡并入淡溪乡,属淡溪乡,1996年11月淡溪建镇,埭头村属淡溪镇。

解放后为杨川村;1956年并入淡溪镇;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杨川大队,属四都管理区;1961年属四都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杨川行政村,属四都乡。

2011年乐清市区域调整,属淡溪镇。

1949年解放后为四都乡后垟村;1956年并入淡溪镇;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后垟大队,属四都管理区;1961年属四都公社;1982年1月因重名,更名为梅溪大队;1983年为梅溪行政村。

2011年乐清市区域调整,属淡溪镇。

解放后为丁岙村;1956年并入淡溪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丁岙大队,属四都管理区;1961年属四都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丁岙行政村,属四都乡;2011年并入淡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