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宝墩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宝墩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在明朝末年为名张幺店子。

后来因往来商贾频繁,各地人纷纷迁入,形成自然场镇张场。

2005年5月13日经新津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三道桥村、袁安村、泗江村,组建张场社区。

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李柏村与张场社区合并设立张场社区。

张场社区居委会办公地点为原张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津县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津府函【2020】93号。

位于新平镇东北方,距离镇政府驻地0.22公里。

东邻迎先村,南邻狮子村,西邻方兴镇白鹤村、柏杨村,北邻万街村、董大桥村。

由太平场得名。

太平场古为成都通炉、臧要道,清曾设“太平场”于此。

清三乡十支时为太平乡场镇,民国区段制时,为第七区区所驻地。

保甲制时,为太平联保、太平乡公所驻地。

2005年5月13日,经新津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劳动村、拾林村、场镇,设立太平场社区。

2014年末,辖18个村民小组,2753户,5794人,社区总面积3.06平方千米。

位于新平镇政府驻地东北边,距新平镇政府驻地2.5公里。

东邻五津街道平岗社区,南靠迎先村,西邻董大桥村、龙马村,北接临江村。

2005年村组体制改革将桂花村和鹤林村合并为仙鹤村,2014年10月30日经新津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仙鹤村,设立仙鹤社区。

2014年末,辖13个村民小组,980户,5966人,社区总面积4.6平方千米。

位于新平镇南部,距离镇政府驻地2公里。

东临南河,南临晏河,西邻太平场社区,北邻迎先村。

1981年地名普查时设为狮子村,2014年10月30日经新津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狮子村,设立狮子社区。

2014年末,辖13个村民小组,960户,2670人,社区总面积2.5平方千米。

2005年5月13日,撤销石阳村、玉龙村,组建玉龙村。

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大明村与玉龙村合并设立玉龙村。

玉龙村村委会办公地点为原玉龙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津县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津府函【2020】93号。

位于新平镇太平场社区东南方向,距离镇政府驻地0.43公里。

东邻五津街道城西社区,南望南河,西邻董大桥村、太平场社区,北邻仙鹤社区。

因境内迎先桥得名。

1949年前为太平乡村保一部分,1949年初为农会长分会和3分会部分,1952年为新德村和新民村部分,1958年公社化时为太平公社3管区,1962年分县后为太平公社会3管区,1980年地名普查更名迎先大队,后改为迎先村,2005年5月13日,将团结村并入迎先村。

2014年末,辖12个村民小组,848户,2890人,总面积2.3平方千米。

村委会驻地狮子村内。

1949年前为龙马乡3、5保,1949年实为龙马乡农会3、5分会,1950年时属石灰村上头村,1958年公社会公时为龙马公社化时为龙马公社2管区,1959年新津大邑合县后划文井公社9管区,1962年分县后为龙马公社3大队,1980年未宝墩大队,后为宝墩村,2005年5月13日,经新津县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宝墩村、大林村,组建宝墩村,沿用至今。

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双石村与宝墩村合并设立宝墩村。

宝墩村村委会办公地点为原宝墩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津县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津府函【2020】93号。

位于新平镇西北方向,距离镇政府驻地2.93公里。

东邻五津镇临江村、新平镇仙鹤村,南邻董大桥村、万街村,西邻双石村、宝墩村,北邻文井乡玉龙村。

因境内原龙马寺得名。

2005年村组体制改革时,由原龙马乡的冬坝村和青岗村合并。

2014年末,辖11个村民小组,975户,2468人,总面积3.2平方千米。

村委会驻地龙马村10组。

位于新平镇西北方向,距离镇政府驻地3.00公里。

大新路中部南侧。

东南邻董大桥村、太平场社区,西南邻方兴镇柏杨村、花碑村,北邻双石村、龙马村。

因境内万街而得名为万街村。

1911年后名龙马乡八保,1949年后名龙马乡槐樟村八分会,1959年新津合并大邑后名新于公社第九管区,1962年分县后改为龙马公社七大队,1981年更名为万街村。

2005年5月13日,将白马村并入万街村。

2014年末,辖12个村民小组,816户,2175人,总面积2.69平方千米。

村委会驻地万街村7组。

位于新平镇政府驻地北边,大新路旁,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

东邻五津街道城西社区,南接太平场社区,西邻柏杨村,北靠龙马村。

因境内桥梁董大桥而得名。

2005年村组体制改革,将八角村和民柏村合并为董大桥村。

2014年末,辖11个村民小组,740户,2437人,总面积2.2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