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合并时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
2001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合并时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2012年3月31日,街道社区撤扩并,招贤、华盖社区行政区域与简巷社区部分区域并入本社区,形成今行政区域范围。 |
2001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合并时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
2001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合并时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
1994年因旧城改造,旧房拆除,并填平东门浦。 1996年建成新的住宅小区,仍成立安澜、新码道、陡门头三居民区。 2001年9月合并成为安澜社区,属江滨街道。 2011年10月,改属五马街道。 2012年3月31日,行前、永楠社区并入,形成今社区行政区域。 |
2001年11月,由原矮凳桥居民区调整而成,属江滨街道。 2011年10月,改属五马街道。 2012年3月31日,原五马街道社区调整,撤销垟儿路、永东路、路西社区,将路西社区原区域、垟儿路社区部分区域与原矮凳桥社区部分区域合并成立今矮凳桥社区。 |
2012年3月设立。 2015年12月,五马街道部分社区调整,原府前社区撤销,其行政区域分设今府前社区和今乘凉桥社区。 |
社区于2012年3月31日由打绳巷、望江、永宁巷、简巷社区合并设立,时属五马街道。 原打绳巷社区由原北鹿、打绳、望江、解放北路部分居民区合并设立,以辖地打绳巷得名。 原望江社区由原安澜、打绳部分居民区合并设立,以辖地望江东路得名。 原永宁巷社区于由原永宁、兵营巷、七枫巷、解放北路四个居民区合并设立,以辖地永宁巷得名。 原简巷社区由原慈山、大乐、简巷居民区合并设立,以辖地大、小简巷得名。 上述社区均于2001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合并时设立并命名,属五马街道。 |
20世纪80年代,谢池巷全部居民组成谢池巷居民区,时属五马街道;2001年11月,谢池巷居民区与飞霞桥居民区、人民东路部分居民区合并设立谢池巷社区;2012年3月31日,谢池巷社区与铁井栏、公园路社区合并设立谢池社区。 原铁井栏社区于2001年11月由原铁井栏、县前头、公园路、环城东路、高盈部分居民区合并设立。 以辖地铁井栏(巷)得名。 原公园路社区于2001年11月由原公园路、府学路巷、九柏园头、谢池巷、解放南路部分居民区合并设立。 |
黎明新村社区于2001年由原属东风街道的黎明新村、南站、外垟儿居民区各一部分合并设立,以辖地黎明新村得名;甲田社区于2001年月由原属东风街道的甲田、垟儿路、外垟儿、黎明新村4个居民区各一部分合并设立,以辖地甲田得名;垟儿路社区于2001年由原垟儿路、南站和飞霞居民区各一部分合并设立,以辖地垟儿路得名。 上述三社区均于2001年11月鹿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合并时命名,时属江滨街道。 2011年10月,江滨街道撤并,改属五马街道。 社区于2012年3月31日由黎明新村、甲田社区原行政区域与垟儿路三社区部分区域合并设立。 |
2012年3月合并设立社区,属五马街道。 |
2001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合并时命名,属江滨街道。 2011年10月,改属五马街道,翌年五马街道社区撤扩并,原路湾社区于2012年3月31日撤销,其区域并入十八家社区;2015年12月14日街道部分社区调整,原十八家社区分出设立今路湾社区。 |
社区原为20世纪80年代由乘凉桥、全坊巷全部及壬子巷、小高桥部分居民组成的乘凉桥居民区,时属松台街道;2001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乘凉桥部分居民区与小高桥、胜利路部分居民区合并设立社区,以辖地乘凉桥(巷)得名,属原五马街道;2012年3月31日,社区撤扩并,乘凉桥等6个社区撤并设立府前社区;2015年12月14日原府前社区撤销,设立本社区及今府前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