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华城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华城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因该村盛产甜竹、麻竹、绿竹,故名。[详细]
据查一直沿用万紫,建国后经县公社批准万紫改为万子村一直延用至今。[详细]
据查,宋朝年间(1102-1106)建村时恰遇有位观音像被洪水冲到河中,后被人拾起安放在宫下汤屋,起名观音,新中国成立后将“音”改为“源”,寓意饮水思源,故名。[详细]
据查,在华城镇东南二公里狮雄山上,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筑有古塔一座,故名。[详细]
地处华城镇东部,且紧邻墟镇,故名。[详细]
古时为南齐齐昌县,当时因村北筑有齐乐亭,故名。[详细]
以附城为定义,于1966年文革后定为维新,故名。[详细]
因地处城西,维新革命后命名维西。[详细]
据查,于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设长乐县建造城墙,因历史变化。解放后以城墙为界,有城镇之说,故名。[详细]
解放前,华城第八区,新桥区公所,新一分为两个堡为十五、十六堡,1946年各合并为第九堡,解放后属新一村,新桥洞以序数排列顺序为第一,取名新一,故名。[详细]
新桥洞以序数排列顺序为第二,取名新二,故名。[详细]
解放前是新三村,解放后以建设为中心,故名。[详细]
据查,建村时村中曾某在省在官,故命村公社化为二四连村,后文化革命为新四大队,改革开放后为新四村,新桥洞以序数排列顺序为第四,取名新四,故名。[详细]
新桥洞以序数排列顺序为第五,取名新五,故名。[详细]
解放后村民以生活安康,故名。[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