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合江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2]

合江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2]

白米镇于1941年建乡制,属一区;1950年设白米乡人民政府,属望龙区;1992年撤区并乡后辖原白米、白塔、印子、白果四个小乡。版图如心形半岛,位于长江北岸,东、南、西三面临江,分别与榕山镇、合江镇隔江相望,北与望龙镇接壤,幅员面积74平方公里,辖碾子塝村、龙聚村、黄金山村、桥上村、转龙湾村、向阳村、史坝村、斗笠村、陈湾村、桂花树村、金宝山村、梨湾村等12个村及白米社区。

环境、资源和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白米镇属川南盆周边区丘陵地貌,临江低、河滩广,河岸高、坡地多,坝中平、田畴阔,最高海拔258米,最低海拔191米,耕地面积52795亩,林地面积18557亩。白米镇是“长江出川第一镇”,长江“黄金水道”过境流长42公里,有客(货)轮码头15座,可常年停靠3000吨级船舶。境内天然气和建筑用页岩、河沙、卵石资源十分丰富,建成天然气井9口。距县城7.5公里,距泸州38公里,县道合(江)—得(胜)公路纵贯南北,与重庆、永川、成都相连,宜泸渝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在境内两跨长江、设置互通,到重庆市区外环高速25公里。

人口 2015年,全镇总户数15794户,总人口43803人。

经济发展

201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4亿元,年均增长13%;工业企业增加值3.19亿元,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年均增长3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6亿元,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12667元,年均增长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0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8亿元。目前,全镇有各类企业59家。其中,4家大型钢体船舶制造企业年产能达20万吨,形成了省内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11家商贸物流企业培植成为主要税源,上缴利税占财政收入的20%以上;“四上企业”由3家发展为8家,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年产粮食2.57万吨,产值约7710万元。全镇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6个,家庭农场6个,种植水稻2.8万亩,常年商品蔬菜0.8万亩,真龙柚3.5万亩,连片种植5000亩以上真龙柚基地村2个,被喻为合江的“米袋子、菜蓝子、果盘子”。

社会状况

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2015年,白米镇铺设自来水管道58公里,铺设天然气管道35公里;实施农网改造12个村,在全县率先实现全覆盖,黄金山110千伏输变电站如期建成、并网运行。整合土地整理、精准扶贫、一事一议、美丽乡村等项目,硬化公路110公里,实现了“客运到村、的士到社”。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场镇风貌包装,新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覆盖全镇,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话。

社会事业 白米镇每年约1985人(次)纳入低保、五保、优抚奖扶、残疾护补等民生保障。城乡居保参保完成率达100%,城乡医保覆盖率达95%。投资500多万元新建省一级标准敬老院,配备床位130张,已有70名五保老人集中入住。投资2500万元,新建2所小学的教学楼、4所学校的学生食堂和镇中学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扩建中心幼儿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连续8年荣获县一等奖,中学中考成绩连续13年荣获县一等奖,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创建了省二级文化站,健全了村级图书室、健身场所,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履行“一岗双责”,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监管,十三年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镇,建立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开展禁-、反-工作,打击违法犯罪,全镇无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

名胜古迹

白米镇是清朝临民之官李超琼和著名作曲家罗念一的故乡。有风岩洞、老虎山、白米洞等旅游景点,有保持完好的省级保护文物48米高的“清代古白塔”,有省级保护文物川南特色民居建筑“转龙坝庄园”。

法王寺镇是解放军少将贾若瑜的老家,境内有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中最高规格的以历史人文为主的宗教圣地-法王寺。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法王寺镇是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的下辖镇,其地处合江县西南,头枕古楼山,腰贯佛赤路,脚浴赤水河,东临车辋乡,南接九支镇,西靠纳溪北节镇,北与尧坝、先市接境,最高海拔凤凰山顶867米,最低海拔白水溪河边250米,地势西高东低,属盆南低中山与丘陵区,1936年8月,先市镇设二里乡;至1983年11月起,形成二里乡、石佛乡、农会乡建置,隶属九支区;1992年撤区并乡,二里乡、石佛乡、农会乡合并为二里大乡,政府迁驻二里乡新街。2013年9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撤乡改名为法王寺镇(因镇域内法王寺得名)。全镇幅员面积99.16km2,辖12个行政村154农业合作社,1个社区居委会3个街道小组。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全镇耕地31695亩,森林覆盖率50%以上,属亚热带气候,赤水河穿境而过,日照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暖和,夏季炎热,冬无严寒,生态环境良好。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016年7月8日,法王寺互通正式通车运行,实现了畅通法王寺镇。

人口 全镇有9933户、34684人,非农业人口1343人。

经济发展

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4.94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4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3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5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05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56元。

发展农业产业,新种植楠竹2000亩,改造低效竹林3000亩;在小沙坎、打水丘、大木树等四个村新定植真龙柚2000亩,在农会村新定植金钗石斛300亩。指导贫困户饲养山羊800多头,鸡鸭2万多羽,养猪3000多头。

社会状况

乡镇建设 大力争取项目,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扶贫项目,在法王寺村新建水竹林至倒桥泥结石公路2.5公里,在天池村新建泥结石公路6公里;争取市级财政竹区公路建设项目,在天池村和农会村新建泥结石路30公里。筹资400万元,完成新敬老院建设及搬迁工作,解决散居五保户集中供养入住问题。不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积极推进农村能源结构改善。新建沼气池40口,巩固沼气池700余口;投资30万元建成代坝水库提灌站1座;完成农村C、D级危房改造150余户;完成高速公路风貌包装239户;投入80万元,完成农会桥县级地质灾害点15户农户搬迁工作。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实施农会桥水库到石佛、二里场的人饮工程改造,完成凉坝村、天池村、农会村、法王寺村分散供水工程,化解群众饮水难题。在全镇未农网改造的8个村实施农电改造,提升群众用电质量。

文化体育 全镇图书阅览室共建成14个,耗资10万余元打造法王寺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大力建设篮球场、室外体育健身、日间照料室等服务群众的配套设施。

教 育 大力推进义务均衡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成镇中心校幼儿园建设和800平方米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完成石佛850平方米小学综合楼和800平方米食堂建设。

名胜古迹

辖区内有占地12.8平方公里的凤凰山(法王寺)旅游风景区,千年古刹、皇家寺院法王寺座落于凤凰山上,千年桢楠林环抱寺院,寺院建筑由510余根整石丹霞石柱托起,素有“天下石工第一”的美誉。法王寺1958年8月10日被列入四川省汉民族地区第一批佛道教名山、寺庙、宫观保护名单(《中共四川省委批转省委-部关于在寺庙收集铜铁、销毁铜铁神像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的意见》)。景区周围国家珍惜保护树木葱茏,竹海涛涌,枝繁叶茂,荫天蔽日,万绿丛中掩映着碧瓦红墙。景区内有著名的石燕飞旋、殿井海潮、玄珠吐露、天地水碧、迥龙吸浪、月亮长明、莲花现瑞、大佛环顾、白马常现、观音龙珠等十大自然胜景。以佛-农-沙路沿线200米为核心,发展连片优质竹基地10万亩,构建100里绿色长廊,形成环“千年古刹”法王寺旅游区域的竹产业旅游观光线路。

神臂城镇,原名焦滩乡,2015年3月撤乡设镇更名为神臂城镇,地处合江县西北角,北与泸县太伏镇接壤,东与白沙镇毗邻,西南以长江为界,与大桥镇、江阳区弥陀镇隔江相望。距合江县城32公里,至泸州市区48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0.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沙土村、老泸村、经盘村、小岩村、上大村、鲢鱼村、高陵村)、1个社区居委会(和平社区),109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12240亩。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神臂城镇位于长江沿岸,生态环境良好。街道老街保存良好,当地人热情好客,有浓郁的风土人情。

人口 2016年全镇人口22896人。

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现有泸州原窖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合江分公司,泸州市神臂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泸州市凯越建材有限公司,泸四川泸州天地人酿酒厂,合江县远胜不锈钢建材厂等多家工业企业。2015年神臂城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为27000万元,完成297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0%。GDP完成43115万元,目标任务为13%,实际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任务为17%,完成增速为56.72%。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为35000万元,完成36248万元,已完成103.57%,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规范化建设了一个专业合作社——合江县神臂城镇望丰粮油专业合作社,是中央创新试点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配备了彩钢大棚、育秧大棚,新建了晒坝及生产便道,共有大小机械近百台。积极开展粮油高产整乡推进项目,在沙土村、老泸村建立了示范区。培育30亩以上种粮大户近30户,为县政府争取省上最高奖项“粮食丰收杯”打下了坚实基础。发放5000只野鸭子用于稻田养殖,实行稻鸭共育,增加了农民收入,引导农户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合江县焦滩家庭农场创建为省、市农业财政部门评定的合格家庭农场,2015年获得市级表彰先进单位,获得补助资金10万元。

农业基础设施极大改善。2014年、2015年分别在我镇实施了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第一、二期项目,截止目前共计投资665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涉及田型调整9500亩、培肥地力18000亩、新建提灌站3座、砌筑地埂46.67公里、新建屯水田126口、整治排灌渠26.4公里、整治河石河堰2处、新建田间生产路入户路90公里、实施水稻高产创建18000亩等,该项目是由四川省财政厅主管,合江县财政局、农业局具体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是全县在单一乡镇实施的最大农业项目。我镇率先全面完成农村、场镇电网改造提档升级,是全县改得最多、实施得最好的乡镇之一。总投资700余万元的小农水项目全面完成,该项目涉及高陵、上大以及小岩三个村,惠及农户6000余人。通过山、水、田、林等项目实施,既改善了农村基础,又增加了财政和农民收入。

社会状况

教育 辖区内有神臂城镇中心校,神臂城镇中学、高陵小学以及一些村级完小等等。

医疗卫生 镇中心卫生院拥有多为资深老医生,对临床病症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甚至还有周边镇上的群众慕名前来。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完善,且幽静宁人,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名胜古迹

神臂城遗址 当地人称“老泸州”,坐落在四川省泸州市长江北岸的合江县神臂城镇老泸村,三面环水,南北宽800米,东西长1200米,因其整体地貌尤如一肢大而长的臂膀伸入长江,而得名。神臂城是770多年前蒙宋战争30多年期间,泸州知州衙门所在地,神臂城依山而建,地势位置十分险要,是长江上的一道天然屏障,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宋蒙战争争夺30多年的要地。是合江县旧时八景之一,被誉为“铁泸凤展”。神臂城(老泸州)遗址是迄今为止我省保存最为完整、最为壮观的宋代古战场遗址,距今已有770多年的历史。在2.5平方公里的重点保护区域内,遗存有1100余米的石砌宋城城垣,两道保存较完整的石砌拱形城门,以及炮台、护城池、较场坝、地下坑道、一字城等,还有无数当年军事及生活设施遗迹。神臂城遗址是南宋末年全川抗击元军山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四川军事战争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从1243年至1277年,泸州军民凭借老泸州城天险,婴城固守,浴血奋战,开启了老泸州城宋元军队五次易守的拉锯战,牵制了元军的主力,创造了守土抗战34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在全国城池保卫战中也所属罕见,对延缓南宋的覆亡,与重庆合川钓鱼城一样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之誉。钓鱼城打死蒙哥大汗(元宪宗)名扬中外,《元史》记载54起;神臂城历经“五易其手”的反复殊死争夺,《元史》记载更有67处之多。神臂城遗址历史古迹众多,人文内涵丰富。这里曾是泸州州治重地,独特的山形孕育了众多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佳话,如刘整降元、许彪孙托孤摩崖石刻、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玄武圆雕石刻等,极具历史文化价值。长篇小说《铁血神臂城》也是指这里。 1986年,神臂城被市政府列入“宜宾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合江县关心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泸州市旅游局列为长江五日游的一个重要站点;2007年,神臂城被省政府列入“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进入央视2008年奥运会面向世界展播历史文化遗产之列,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2013年,神臂城镇被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岩夜月 书岩夜月神臂城镇的另一处旧时合江八景之一 。位于神臂城镇沙土村,相传是合江唐代神童先汪读书之岩洞,先汪在此映月苦读,后中举任合江县令,并将自注九经奇书藏于岩洞中。后人盛赞这种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精神,如元代侍书学士虞集称赞道:“然先氏子孙所恃以不朽,有不徒在乎岩者矣。”诗云:“巉岩邀月照残书,半射寒窗半浸渠。一片清辉穿石窍,千行黄卷映蟾蜍”。

刘整降元 刻在西门外绝壁上的元代摩崖“刘整降元”造像,当地人称“孙孙打婆”。现在石像已经比较模糊,正中南面而坐一大人,高1.9米,肩宽1.5米,头部偏后隆起,有如发结,两手并置膝上,神情傲慢,是为当今全国仅见的忽必烈摩崖造像。坐像身后左右各有侍者,左者高约0.3米。左下侧一小人跪拜膝前,身长约0.9米,肩宽约0.3米,为刘整。该幅石刻名为“刘整降元”,据传是神臂城失守以后,老百姓痛恨叛变投敌的宋末守将刘整,将其降元跪拜在忽必烈身前的丑相刻在山崖上。为了躲避元朝统治者的追究,于是编了一个“孙孙打婆,改州换县”的传说故事。神臂城攻陷后,元军全部毁掉山城,把泸州迁至茜草坝,以防南宋遗民凭险再起。自此,神臂城渐次荒芜,就叫做改州换县,当然这只是民间百姓比喻。

许彪孙托孤 在“刘整降元”右侧4米的摩崖上刊刻了“许彪孙托孤保子”的造像。石像双肩并垂,左臂伸出。用戟指着叛将刘整,相貌十分的愤怒。许彪孙臂上原托有一“小孩”,现已经脱落。1261年,泸州知州刘整投降蒙古军队时,命令参谋官许彪孙代写降书。许彪孙说:“此腕可断,此笔不可书也。”然后自杀殉国。自杀前,许彪孙将儿子托付家人。家人带着小孩潜出城外,至江边无船可渡,又遇追兵,最终被杀害。后人被他的忠烈所感动,将城北四里处改称保子头。如今许彪孙像与刘整像并列刻于石壁,两相对照,颇有讽刺的深意,与秦松在岳飞墓前的跪相,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警惕后人,是极其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文物教材。

蛇盘乌龟 蛇盘龟玄武石刻,是用天然整石雕凿而成。石龟周长20米,背高1.88米,龟背上缠着一条长21.5米,粗0.32米的大蟒蛇。石龟昂起头来与蟒蛇相对嬉戏。整个石刻因石造型,看起来线条流畅,气势雄伟。据文物部门考证,石刻成于宋代。蛇寓意长久,龟寓意长寿,蛇盘龟则寓意平安长寿,这可能就是当时人们雕凿这尊石刻的原因。还有个传说,这蛇与龟原本不是一体,生活在下面滚滚长江中,长期在江里滋扰过往船只,时常有渔船被打翻,来这祭奠丈夫的寡妇多了,使这山崖被人称为“寡妇崖”,后来附近山上一位神仙以簸箕为舟,在江上与其激斗,将兴风作浪的龟蛇收复以后将其定在定在江旁,要它们从此保此处江道过往船只安全。以前旁边还建有真武庙,为了镇伏凶滩水怪。另一个说法,蛇盘龟暗示的是神臂城地形,龟是指神臂城依照龟形建造,而蛇是指遍布神臂城地下的暗道、暗门。

顺江渡口有自然条石形状像龙,有人传说此龙会跑,故打洞在最奇端(鼻更)将龙套住,因此而得名石龙,后行政区划分为石龙镇。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石龙镇位于合江县东南部,政府驻地距离合江县城47公里,小漕河穿境而过,东临先滩镇,西接南滩镇,南连佛宝镇,北靠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全镇幅员面积66.3平方公里,海拔270——1140米。石龙镇原建于1950年1月,当时称之为石龙乡公所。经过间隔65年时间(1950年2月-2015年2),到2015年3月24日,石龙乡申请撤乡建镇获得省上批复,同意将石龙乡改为石龙镇,所辖区域不变,石龙镇由此而来。现目前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59个村民小组。

环境资源与人口

自然环境与资源 地质:属典型丘陵山区地形,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呈“V”字型。最高点为太平场鸡公岭,海拔1140米,最低点为石龙政府驻地,海拔230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7.8摄氏度。全年无霜期357天,年降水量1080毫米。日照1200小时。水文:境内所辖河道属小漕河中段水系,流向由东向西,注入南滩镇河,境内河道长6公里。矿藏资源:石龙镇属山区乡镇,境内竹木资源、水电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森林面积30000余亩,年蓄积量60000余立方米,与上万株桫椤树构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被誉为“桫椤王国”。

人口 年末总户数4692户,总人口15652人。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约为99%。

经济发展

2015年,石龙镇镇国内生产总值21952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1%,同比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27万元,同比增长2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50元,同比增长9.75%。2015年,发展优质稻5000亩,现代林业台湾栖木3000亩,集中连片种植“石龙红皮富硒花生”2000亩,金钗石斛300亩,生态高山冷水养鱼10万公斤。新建3个专业合作社,2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规范化发展生猪养殖场2个,发展适度规模山羊、林下乌鸡养殖户12户。同时以晚熟弥猴桃、白花桃、红皮脆李、四季花果为主沿石太路(太平村、青禾村)规划1000亩生态观光花果园,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建设。

社会状况

基础设施 2015年,新修泥结石公路10公里;12.6公里5.5米宽的“石太路”,9公里4.5米宽的“黄太路”,3.3公里的“太董路”等三条重要连线公路硬化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1052米滨河路防洪堤工程(投入700余万元)全面施工;松柏村供水站、太平供水站管网延伸工程、砖房村供水站二期工程管道铺设完毕。社区低压电改造全面完成,新增农村低压电改造项目施工基本结束。

社会事业 太平场棚户区改造大部分农户已签约拆迁,第一期安置房建设已竣工即将交付使用;20套教师周转房建设已经竣工;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全面结束;6村1社区活动阵地全部投入使用。农村上学难、看病难、办事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镇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新朝门、太平场篮球场等全民健身场所建成投入使用。

医疗卫生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8%,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16人,单独二胎再生育办理33对。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全面结束。

教 育 20套教师周转房建设已经竣工,中小学及各村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设施设备不断完善。

风景名胜

位于石龙镇新朝门村,上万株桫椤树构成独特的自然景观,漫山遍野的桫椤树让人觉得神秘而又壮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因而石龙镇又被誉为“桫椤王国”。每年夏季,“神秘的桫椤沟”引来不少游客在此观赏、乘凉、拍照留恋。位于石龙镇太平村的“太平湖畔”地产项目首批列入全县旅游地产发展规划,投入资金150万元对该项目进行了升级规划设计。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星级酒店1个,已申报四星级乡村酒店)。二、三期完成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停车场、观光便道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接待初具规模,适合广大游客赏景、避暑、垂钓等休闲娱乐。

2019年,撤销南滩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石龙镇管辖,石龙镇人民政府驻南塘街236号。

真龙镇位于合江县城西郊,距县城7公里,沿江公路和赤水河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镇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辖9个村、1个社区,98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地密溪场荔园街新区。年内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2℃,无霜期360天,年降水量约为1200毫米。

【环境资源与人口】

真龙镇境内盛产水果,境内有集中成片上千株百年荔枝林,是川南最大的一片晚熟荔枝;有上万亩“真龙柚”产业示范园,为川南独有,是中华名果奥运荔枝和农业博览会金奖“真龙柚”的原产地和主产区,素有“名优水果之乡”美誉。真龙镇真龙柚连续三年(2012—2014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果品、四川省名牌农产品,曾获1995年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2014年四川农博会金奖、第八届西部国际博览会最畅销产品奖和最受欢迎产品奖。2015年,密溪乡真龙柚主产区瓦房村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人口 2015年有常住人口6650户,2.3万人。

【经济发展】

2015年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34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0万元,新引进四川宣林木业有限公司、泸州鑫惠捷机械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落户密溪,注册资金累计达到3650万元。

【社会状况】

乡镇建设

2015年,在公路建设上,新建通村公路13.5公里。硬化联村公路14公里,实施整村推进公路项目9公里。在饮水安全上,全乡共建设安全饮水池25口,项目惠及4个村8370人。在住房保障上,全乡易地扶贫搬迁共68户252人。在农网改造上,经过与电力公司积极对接,目前,全乡9个村、1个社区农网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在产业发展上,我乡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按照“农旅结合,产村相融”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密溪百年荔枝林旅游开发项目、老王山万亩真龙柚生态园建设项目等列入市、县重点项目。以真龙柚、荔枝为主的产业发展成为密溪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特色亮点,截至目前,全乡发展真龙柚3万亩、荔枝9000亩。引进的合江县密溪乡天平真龙柚种植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发展路子,将真龙柚打入成都、重庆、上海、北京、福州等大型市场,成功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拓展了销售空间。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按照“农旅结合,产村相融”的思路,将农业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密溪百年荔枝林旅游开发项目、老王山万亩真龙柚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真龙湖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泰和世家旅游文化村寨建设项目等列入了省、市、县重点关注和重点打造的项目。其中,由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重点打造的老王山真龙柚生态园建设项目,所有前期工作均已完成,正抓紧开展道路和游客接待中心等子项目建设。在民生建设上,发放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30万元;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参保参合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人数1028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人数19603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还在5个村公路沿线安装天然气,在2个村安装自来水,有力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财政税收上,2015年以来,新引进四川宣林木业有限公司、泸州鑫惠捷机械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落户密溪,注册资金累计达到3650万元。成功争取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农网改造项目、新农村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真龙柚标准化管护示范园建设项目、教育和卫生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等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一大批事关密溪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进入了合江县“十三五” 规划(征求意见稿)纲要和项目库,为密溪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抢占了先机。在社会治理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不断加大安全工作和资金投入力度,全乡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文化体育 远程教育、田园广播更加完善,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实施文化体育工程。地面数字电视“村村通”建设9个村1000户。

科技教育 2015年全乡有小学2所,真龙小学改为村小。教职工64人,年末在校学生1398人,其中包括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4人。同时,获全县教育教学综合目标考核二等奖,两个单项获一等奖。安全工作一等奖。投资25万元改善聚宝小学校园设施、更换了学生桌凳,打造校园文化墙。投资15万元改善真龙小学、中心校基础设施。2所学校教育设施逐步完善。全年办品牌培训65人次,各种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5286人次,实施教育助学工程,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生4人的食、住、教问题。

医疗卫生2015年,中心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18人,执业医师10人,病床29张,B超机3台,X光机1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心电图仪1台。注射各种疫苗3199人次,接种7117人,婴儿死亡1人。全年对食品药品卫生安全检查12次,新农合参保率100%,全乡未发生疫情,未发生一起公共卫生事故,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精神文明建设 继续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保持了中心校、派出所、真龙小学、聚宝村、瓦房村市级文明村称号,聚宝小学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乡政府机关保持了“市级最佳文明单位”。二、三期完成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停车场、观光便道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接待初具规模,适合广大游客赏景、避暑、垂钓等休闲娱乐。

境内盛产荔枝,且位于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三江汇流处,一望无际的荔枝林,如浩瀚的森林之江湖,故名荔江。2019年12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泸州市调整江阳区等4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2号):撤销实录镇和虎头镇,设立荔江镇,以原实录镇、原虎头镇和原合江镇龙潭村、柿子田村、柳马埂村所属行政区域为荔江镇的行政区域,荔江镇人民政府驻幸福路7号。

2019年,撤销实录镇和虎头镇,设立荔江镇,以原实录镇、原虎头镇和原合江镇龙潭村、柿子田村、柳马埂村所属行政区域为荔江镇的行政区域,荔江镇人民政府驻幸福路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