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年间,郭姓自山西迁此,以姓氏取名郭家庄。1945年,称郭庄。 |
明永乐二年(1404年),刘姓随陈姓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自此,各成村落,称刘家庄。1945年以后,简称刘庄。 |
明永乐二年(1404),陈氏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自此,后付姓随居,渐成村落,陈姓多居后街,称陈家庄,付姓多居前街,称付家庄。1945年,简称付庄。 |
明永乐二年(1404),陈氏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自此,渐成村落,陈姓多居后街,称陈家庄,1945年,简称陈庄。 |
以地理位置命名,因村处堤上下桩处,故谐音夏庄。 |
相原为黄河故道,黄河南移后,仅余沙滩,俗称“旱固滩”。后有人迁居此地,因“旱固滩”与“韩固疃”因相近,故取名韩固疃,后因方位分为二村,因位于东,故称东韩固疃。 |
相原为黄河故道,黄河南移后,仅余沙滩,俗称“旱固滩”。后有人迁居此地,因“旱固滩”与“韩固疃”因相近,故取名韩固疃,后因方位分为二村,因位于西,故称西韩固疃。 |
据北高庄村志记载:明朝以前此地原有村落,因地势较高,可避水患,取名高庄。明永乐二年(1404)又有邓姓迁居其南,另成村落,亦称高庄,后另相区别,以南北为分,因位于北,故称北高庄。 |
明永乐二年(1404年),邓氏迁居于此,因村地势较高,故称高庄,另与村北高庄相区别,称南高庄。 |
据清光绪二十九年《南乐县志》记载:前身原名吉楼疃。1942年改名吉留疃,意为吉祥永留在村。后因筑堤分为东西二村,因位于西,故称西吉留疃。 |
据清光绪二十九年《南乐县志》记载:村子前身原名吉楼疃。1942年改名吉留疃,意为吉祥永留在村。后因筑堤分为东西二村,因位于东,故称东吉留疃。 |
据村西明万历年间石碑记载:此村原名“柯村”。后有郭氏迁居此,渐成大族,柯村改名为郭村,与村北郭村相区别,称南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