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蓼堤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蓼堤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明永乐年间,燕王北征,此为养马房。明永乐定鼎,肖中龄由蓼堤岭迁此建村,名村马房。明万历时,肖中龄由蓼堤岭迁马房西端,称小马房,遂更名为大马房。
明洪武年间杨氏三兄弟从山西洪洞迁睢。两个弟弟分别居于中岗、黎岗,兄居于此,故称大岗。
明初高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清咸丰年间为防匪盗,筑起寨围,故名高寨。高姓外迁,霍姓由杞县迁入,村仍名高寨。
明代,苗氏于此建村,地洼,以氏及地势名村苗洼。
明洪武年间,魏姓由山西洪洞迁俊仪北小宋集。明万历国学生,诰赠昭武将军魏荣,字子华,由小宋集迁睢州蓼堤南魏老府(洪家屯)。魏荣子俊杰由魏老府析居迁此建村筑楼,故名魏楼。
明中期侯姓居此建楼,村名侯大楼。侯氏大夫医术颇高,治好某巡抚母病,巡抚感恩不尽。一次坐轿出巡经此,命慢打锣,恐惊先生。村遂改称慢打锣。
明洪武年间,彭姓由山西洪洞县彭寨村迁此,仍使用故乡村名彭寨。
明天顺六年(1462)设尚义里,系当时睢州西北部有名的大集镇。为防患筑起寨墙,故名大寨。
明隆庆岁贡生、诰赠奉直大夫、户部山东司郎中加一级、广东雷州府知府赵梦日由东赵堂迁此筑楼,与东北赵破楼相对,称赵新楼,简称新楼,因音近演称西楼。
清乾隆年间,赵东鲁字仲孙和子汉璧、由东赵堂析居迁此,东鲁身矮多能,人称“赵矬”,村以人名,故称赵矬。
明天顺六年(1462)于此设尚义里,刘姓居此建村。清咸丰三年(1853)筑寨,村落较大,故名大刘寨。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