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20]

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20]

  2022年10月,按照《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7部门关于开展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的通知》(闽委农办〔2022〕13号)要求,在各市、县(区)推荐基础上,经省委农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乡村振兴局共同审核,拟认定福清市新厝镇等119个乡(镇)为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福清市龙山街道柏渡村等1329个村为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省炉村位于官浔镇西部南溪南岸丘陵地带,南隔仙人岭(大顶尾,海拔299米)与春建村交界,东隔寨山与康庄村交界,西邻溪坂村,北隔南溪与龙海东泗乡下溪坂村相望。南溪绕过省炉村南,并有一条源于马口五牙山的小溪流经山边社至省炉汇入南溪。乡道沟通国道324线与官浔镇。政区沿革与姓氏源流省炉民国时期属康庄保所辖。新中国初期为康庄乡所辖,1958年9月属长桥公社康庄大队所辖,1961年从康庄大队分出设立省炉大队。……。
  下炉村以曾有炼铁炉得名,位于官浔镇北部,西南邻锦江村,南邻洪霞村,西北隔南溪与龙海市东泗乡下浦村相望,北隔炮台山(海拔160米)与龙海市西岭村交界,东近玳瑁山(海拔794米)。源自玳瑁山“天河”(地名)的小溪流经村境汇于南溪。县道“海三线”(海澄——三古)公路从下炉经过。政区沿革及姓氏源流民国29年属官浔镇的霞炉保,民国33年西山(今属龙海东泗乡)合并于下炉,称炉山保。新中国初期,下炉属第三区(官……。
  后湖村全村有耕地2970亩,并有大片山坡地。现种植香蕉300亩,占水田总面积的94%,水稻成为次要作物。山坡大都已开发种植荔枝、龙眼、桃、李、杨梅等果树。后湖有丰富的绿辉岩矿藏,正在开发利用。村修建两条水泥路面道路,全长1600多米,可通汽车。1999年完成电网改造,今电视、电话机基本普及。新村在建设中。后湖小学原名赤水小学,利用赤水祖祠为教室中,校园面积9560平方米,1985年改名后湖小学,在……。
  保安村全村有水田1200亩,农地1800亩,山坡地数百亩。过去,水田都种水稻,农地种番薯、小麦及杂粮。现在有1100亩水田种植香蕉,1400亩农地种植龙眼果树。山坡地大都已开垦种植荔枝、龙眼、桃、李等果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电视普及率95%,电话普及率75%。修建祖祠为老人活动室。保安小学,校园面积7817平方米,建筑面积1513平方米,设11班级,学生411人,教师13人。……。
  近院村位于深土镇东部沿海丘陵地带,北邻大肖村,西邻塘头村,东、南两面临将军澳海域,一条源自村境东部东廓周山的院前溪流经东廓周、院前、下东廓等自然村入将军澳海域。有一条乡村公路从院前、新社2自然村接县道坑虎线(从省道漳东线深土镇坑内站通六鳌虎头山的公路)。政区沿革近院原名院前,民国时期属金塘乡塘头保所辖。新中国初期设立属第九区(深土区)的院前乡,1958年9月成立属深土公社的院前大队,1981年……。
  下寮村位于六鳌半岛东南部,六鳌山(原名青山)西麓,即是六鳌古城西门外。北邻鳌西村,南邻店下村,东南邻营里村,东北隔六鳌山与东门村交界。下寮面向浮头湾,自古以来有与旧镇对渡的渡口,并与厦门等埠通航。一、政区沿革下寮清代属陆鳌保(后并为龙鳌保)管辖。民国初期属东区六鳌里,民国29年起属六鳌乡城江保及下寮保。解放后于公社化时成立属于六鳌公社的下寮生产大队,今为六鳌镇下寮村。现辖城顶、下寮两个自然村,全村……。
  友爱村位于长桥镇北部丘陵地带,东与官浔镇春建村交界,西与东升村相接,南与东升村(赤岭石坑村方向)相邻,北与长桥农场五里作业区交界。现有人口1537人,总户数为358户,由草埔墘、芦坑、庵内三个自然村组成。南溪小流域发源于南埔毛顶山,由橄榄林、倒桥等支流汇成小南溪流域,经长桥至西野口、草埔墘、芦坑、春建等自然村,过康庄横口到官浔汇入大南溪,所以自溪野口(今东升村)三古—草埔墘—罗坑—春建新庙自然村一……。
  马墟村位于马坪镇东北部,马坪溪之滨,北隔大坪岭、陈仓岭与龙海市白水镇郊边村交界,南邻后康村,东邻仙都村,西与赤岭乡杨美村交界。是本镇最大的行政村,农贸市场所在地,也是全镇交通枢纽,邮政、电讯、信用社等单位大楼建于此。十字街心立奔马雕塑,象征着马坪镇在改革大潮中,将奋力拼博,勇往直前,创造更大的业绩。经济状况马墟地处丘陵地带,山地大部分已开发成果山,主要种植龙眼、荔枝、李等水果,年产量约1500吨。……。
  美林村位于南浦乡西北部,南溪上游碗窑溪之下,南与南浦、龙桥二村为邻,东隔大锣山,西隔千里亭山与中西林场交界,东隔溪与兴巷村相望。自古盛产毛竹,有“竹乡”之称。村名由“竹尾林”雅化而为“济美林”,简称为“美林”。南溪两大支流,一源自三平山,一源自石屏山,分别从北从西而来,至美林上方汇合入碗窑溪,两水交汇处称合水潭(“合”读音如“鸽”)。一、基本概括 1、政区沿革民国时期属南靖县龙园乡的竹桥保,(包括……。
  一、东山村概况东山村位于石榴镇东北部,距镇区7公里,东邻玳瑁村,西邻田寮村,南邻石古农场,北隔栖云山与南浦乡大坪村交界。下辖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有1200户3120人口,现有正式党员97名,其中女党员17名。全村总土地面积4123多亩,实有耕地面积约3631亩。田寮溪的上游出自本村申内,流经上营,以下为田寮溪,又本村玳瑁坑之水流经下田寮,至丰陂与田寮溪汇合,南流至下车村汇入鹿溪上游。又有东山……。
  蒲野即“埔仔”·位于盘陀镇东部,南邻上洞村,西邻大南坂农场芳埔作业区,北隔鹿溪与石榴镇梅西村相望,西隔绥安溪(盘陀溪)与大南坂农场新陂楼自然村相望。蒲野在绥安溪与鹿溪交汇处三角地带。政区沿革蒲野民国29年属盘陀乡蒲野保,民国3 3年盘陀乡合并于绥安镇,蒲野保与蓝凤保合并为蒲凤保。新中国初期属第二区(石榴区)蒲野乡。1 9 5 8年9月,属石榴公社梅林管理区蒲野大队,1 9 6 1年7月,属盘陀公社……。
  南北走向是丘陵,并且是纯黄土,原名赤土岭,因赤土岭均为乡公所所在地,故名。清代属七都万安保管辖。1940年设立四股乡,1944年与海乌乡合并为浯江乡,赤土岭均为乡公所所在地。新中国初期为第八区(浯江区)赤土岭乡。1956年10月浯江区合并于旧镇区,赤土岭乡合并于荷山乡。1958年9月成立属于旧镇公社赤土管理区(1961年7月升格为赤土公社)的赤土大队。1984年9月改为赤土村委会并沿用至今。赤土村……。
  旧称洋尾,因取“发扬美德”之意,又因“杨美”与“扬美”谐音,故名。杨美民国初期,杨美与和坑合并为和坑保。新中国成立后,曾与油坑合并为杨美乡。1958年公社化后,建杨美大队。1971年建杨美水库,规划在库区内的村社全部移民。1984年杨美大队改为杨美村委会并沿用至今。杨美村……。
  因村庄旧时有很多枫树,原名叫枫林,又因本地方言“枫”与“枋”谐音,故名。1984年7月以前属湖西公社岭脚大队。1985年2月,从岭脚村分设成立属湖西乡管辖的枋林村,自命名起沿用至今。枋林村……。
  由东坑自然村与下料自然村相合命名,因“下”与“厦”音同,故称“东厦村”。1955年名为东厦大队;1984年改为东厦村至今。东厦行政村有3个自然村,分别为东坑、下料、宣尾,有834户,总人口3443人(方姓为主);外出干部职工262人;水田1050亩、山地4260亩,蟹虾池380亩;18个村民小组,户代表8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