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村原名郝家村。清顺治年间,何瑾从蟒庄迁郝家村以碫石磨为生,后何瑾到郝家当义子,郝家绝嗣,改名何村。 |
明代,常姓人家移民到小商河边占产立庄,故名常家渠。后沿革为常渠。 |
闫村原名长父街位于刘伶河东。明成化年间,刘伶河突发洪水,将长父街冲毁。村人全部迁走,只留下闫姓两兄弟,到长义街河西,打土窑落户,故名闫村。 |
早年,萧姓人家在此居住,故得名萧家庄,现已无萧姓。又传说此地为萧太后隐居处,取村名萧家庄。清代,设萧庄镇。后沿革为肖庄。 |
宋代年间,杜康河东岸有座造纸作坊,形成村落,故名纸坊。 |
东汉时期,蔡姓人家在杜康河上游开了一家车马店,故名蔡店。后来蔡姓人家在杜康河下游又开了一家分店,故名下蔡店。 |
仝沟村原名庙南庄。因村落在泰山庙南面的杜康河岸,故名庙南庄。明代年间,仝姓移民庙南庄落户。清代,仝家人出了秀才,将庙南庄改名为仝沟。 |
黄帝时期,杜康在空桑涧酿酒,后形成村落,故名杜康村。 |
新莽时期,刘秀被王莽军追杀到杜康河西的高粱地,刘秀避于黍田中,叹曰:“妙黍救吾”。后在杜康河西形成村落,故名妙黍。1961年10月,经县政府批准,蔡店区杜康公社妙黍大队,分为妙东大队和妙西大队。1984年,改为妙东村。 |
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军追杀到杜康河西的高粱地时,刘秀避于黍田中,叹曰:“妙黍救吾”。后在杜康河西形成村落成村,故名妙黍。1961年10月,经县政府批准,蔡店区杜康公社妙黍大队,分为妙东大队和妙西大队。1984年,改为妙西村。 |
元代末年,张家庄遭到兵燹泯灭。只有一人逃生后,在庄西沟掏土窑落户,故名张沟。 |
明代,河南卫下属小旗军户屈姓人家到杜康河西岸制作酒曲,故名屈家营。后沿革为曲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