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旗镇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辽宁省文明镇,辽宁省环境优美镇。隶属于丹东市凤城市,位于凤城市西南部,所处的位置具有自然资源和经济地理条件优势,交通方便,境内有宝黄公路通过,是凤城市南部经济、文化、贸易、交通中心。是凤城连接鞍山、大连两地的前沿和经济交流的触点。镇区中心距凤城市26公里,距全国生态旅游第一村——大梨树村仅15公里,距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入口20公里。向南60公里即是大东港,向北70公里即是鞍山市辖区内的中国玉都岫岩县,距大连、鞍山、营口等经济发达城市距离较近,距沈阳186公里。
白旗镇境域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12公里,总面积192.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96个村民组,3900户,10818人。有满、汉、蒙、回、朝鲜、锡伯、壮等7个民族,其中满族占77.4%。
1687年,满族正白旗完颜氏(汉姓王)移此驻防,隧将“白旗”即满族八旗之旗名做为地名,称此地为白旗堡,1937年设白旗村(乡村建制),始用白旗为行政区名称。1958年7月成立人民公社,当时辖现今的宝山镇、沙里寨镇,1961年7-8月,将上述两镇划出。曾以“拔白旗”为名,将白旗人民公社改为红卫星人民公社。1980年10月恢复白旗人民公社,1985年成立白旗满族自治乡,1995年12月7日设镇,以白旗为镇名,延用至今。
镇内有关家大瓦房(原满清驻熊岳三品守备瓜尔佳氏住宅)古迹,坐落在王家村八组,具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丹东市级保护文物,也是目前辽宁省内保护最完好的清朝建筑,现由其后人居住。
白旗籍在外名人有:原台湾国民党副主席关中、原铁道部副部长王德方、现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等10余人。
全镇林地面积21.5万亩,森林覆盖率78.4%,林木蓄积量为24万立方米。在绵延不断的山林中,有柞树、赤杨、核桃秋、落叶松、红松等乔木20多种,较名贵的有黄菠萝、刺楸、水曲柳等;有榛子、核桃、山里红、蕨菜、刺龙芽、大叶芹等绿色土特产品20多种;有林蛙、野鸡、野兔、獾子、狍子、狐狸等野生动物30多种;有天麻、细辛、五味子等中药材50多种。
全镇拥有耕地4.3万亩,人均土地3亩。而且土质优良,适应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地条件。除此之外白旗镇还拥有大量的荒地、河滩地资源,面积近4000余亩,而且交通方便,适用于各种工业用地,是外地客商投资建厂的首选地块,也是白旗镇最抢手的土地资源之一。
白旗镇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质优良,可以满足生活、畜牧和工业用水。较大的河流有白旗河、民主河、莫家河,白旗河流经3个村29个自然屯,经过多年治理,两岸早已绿树成荫,杨柳依依、槐花飘香,成为人们享受自然的好去处。这条河共有4个灌区,灌溉面积2000多亩,河中鱼类品种繁多,盛产河蟹。凤城市第二大水库--自由水库,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的群山之间,滋润着下游数千亩阡陌纵横的田野。白旗镇地下水也及其丰富、水质为碳酸钙型优质引用水,总硬度、PH值、生物原生质和透明度都优于国家标准,是理想的农业、工业用水。
白旗镇立足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设施小区5个、专业合作社23家、家庭农场16家,刁窝村已形成“一村一品”小浆果特色村。以颐辉农业蓝莓产业项目、丹东泉心果菜合作社有机草莓等项目建设为依托,辐射带动全镇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全镇种植草莓368亩、蓝莓1350亩、中药材3254亩、苗木3000亩,放养柞蚕1250把,建设大棚396栋,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小浆果、板栗、柞蚕等一系列特色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