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渡口遗址,位于苍溪县城东1公里的塔山湾。
1935年1月22日,红四方面军接到中共中央关于“集中主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配合红军北上”的电示后,总指挥徐向前以及王树声、王维舟等同志,亲赴嘉陵江岸,行程数百里,摸敌情、察地形、找渡口、选战机,于2下旬制定了强渡嘉陵江作战计划:“以三十军在苍溪城南之塔子山实施重点突破,消灭江防守敌后,向剑阁、剑门关方向进攻,协同三十一军歼灭剑门关之敌;以三十一军从苍溪以北鸳溪口南石烙锅渡江,尔后消灭剑门关守敌,并迅速向昭化、广元发展进攻,打击邓锡侯和阻击位于甘南的胡宗南部南下,以保障红军右翼安全;以九军在阆中城北涧溪口渡江,尔后以一部协同三十军向北进攻,以另一部兵力消灭阆中、南部之敌,以保障红军左翼安全。”
计划制定后,一方面集中铁匠和造船老木工一百四十余人,在王渡赶造船只,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亲临现场作政治动员;另一方面川陕省委派余洪远、谢凡同志在东河训练渡江突击队。同时,川陕省委、苍溪县委又迅速组织了一支上万人的渡江支前队伍。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3月28日晚九时,红四方面军前线指挥部发出“急袭渡江”的命令,三十军八十八师二百六十三团将隐蔽着的七十多条木船抬入江中,破浪前进,直抵彼岸,奔袭敌阵。埋伏在塔子山、武当山顶的红军炮队,居高临下,向负隅顽抗的田颂尧部守敌劈头猛击,掩护红军渡江。红军胜利渡江后,连克十多个县城,一举击破了西起广元、东至南部沿江三十五个团的川军防线,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北上。
该渡口遗址现建立了苍溪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道教西部正一派中心、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川陕渝红色旅游线、“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四川旅游北环线、嘉陵江水域生态文化旅游线、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阆中15公里,紧临剑门雄关、女皇故里、红色巴中、朱德故里、小平故居、生命家园唐家河等国家级重点旅游景区,是一个以“红土地、绿山水、梨乡情”为主题,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梨乡民俗风情、道教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景区由红军渡红色文化旅游区、西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区和嘉陵江杜里坝水上休闲旅游区三部分组成,占地3000余亩,规划布局为“一线、两环、三区、五园”。“一线”即:嘉陵江黄金旅游线,“两环”即景区内环线和相邻景点外环线,“三区”即红军渡红色文化旅游区、西武当山旅游区和嘉陵江杜里坝水上休闲旅游区,“五园”即红军渡纪念园、西武当山森林公园、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相思书法碑林园和乡土树种博览园五个主题园区。红军渡红色文化旅游区有红军渡标志铜质塑像、红军渡口遗址、将帅台、红军石刻标语碑廊、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纪念林、红军街、渡江指挥所、王渡河、功勋馆、万名烈士纪念碑、将军陵、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碑等重要旅游景点。武当山旅游区建成了中国西武当,有真武宫、慈航殿、南天门、闻钟楼、仰天楼等重要旅游景点,是道教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建成了百家姓氏拜祭台、华母亭、姓氏碑廊等重要旅游景点。乡土树种博览园是集川东北乡土树种展示园,是游客生态休闲旅游的最佳去处。
1980年7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10月,徐向前同志为渡口遗址亲笔题写了“红军渡”三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