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宗庙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康山街20号,同治十二年(1873)由两淮众盐商捐建,盐运使方浚颐主持修建,原供奉夙沙、胶鬲、管仲三位盐业始祖,是扬州盐商在此举行祭祀仪礼的场所。同治十一年(1872)清重臣曾国藩于病故于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任上,根据同治皇帝“立功省分,并著准其一并建祠”的旨意,同治十三年(1874),盐宗庙更名为“曾公祠”,改祀曾国藩。清光绪《两淮盐法志》载,盐宗庙南有照壁、门厅,中有二厅、祠堂,后有船厅、戏台,共五进,今仅存门厅、二厅与祠堂三进,皆面阔三间,共九间二廊,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
大门坐北朝南,墙面堪为精工考究,门旁磨砖对缝整砖砌筑,两侧磨砖砌凹圆式砖柱直抵檐口,墙砖柱线清晰,做工地道,砖柱下置汉白玉柱磉石,精工细腻。门上口砖嵌额枋砖雕,中间砖浮雕弧形锦袱(俗称包袱状)“卍”字锦连绵不断,两端亦有砖雕“卍”子锦。匾墙镗内两侧嵌磨砖六角锦,做工精细,中嵌2米×0.8米汉白玉石额一块,浅刻“盐宗庙”三个楷书大字,字体凝重有力。匾墙再上口为仿木做的磨砖砌筑飞檐,分别为仿斗栱式、檐椽、飞椽三层,错落有致。大门两次间朝南墙面用青整砖“三横一丁”砌法。墙檐下置磨砖抛方砖贴面,其上檐口砌三飞式磨砖条砖飞檐。入门厅,迎面是二厅,硬山造,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厅前有卷棚,两次间墙壁嵌条砖边框,墙头尚依稀可见残缺砖雕,梁架满施彩绘,大梁用斗栱结构。过二厅,天井宽敞,青石板地面。迎面为祠堂,旁翼走廊拱卫,堂前一块颇大青色阶沿石横卧,长达4.5米,宽60厘米,厚25厘米,西廊墙壁刻有祭盐宗文。祠堂高敞,屋檐口出檐椽上叠铺飞椽,使之出檐更加深远。屋面坡度曲缓,屋顶颇陡峭,堂柱下鼓蹬古拙,圆木柱粗实,梁架用料肥硕,檐桁彩绘清晰可见,图案精美,工艺精湛。整体祠堂建筑有轩俊庄严之势。
扬州盐宗庙是国内目前仅存的主祭盐宗夙沙、陪祀盐商鼻祖和贤相管仲的一座庙宇。1936年出版的《中国盐政史》曾记载:“全国盐宗庙,仅自贡、扬州、泰州三处,除扬州外,其余均已不存。”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