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檄桥位于庐江县庐城镇晨光社区。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合肥市庐江城东门外的文昌河上有一座五孔石桥,名为捧檄桥。这个名称源于东汉末年的毛义在此处捧还朝廷封赏的檄文,表现了他的孝道精神。后来,如有子女不孝,便领到捧檄桥下喝河水,以净化灵魂。韶山毛氏宗祠也有“捧檄家声”的对联,表达对孝道的重视。
毛义,字少节,东汉末年庐江人。毛义少贫丧父,与母相依。为了生计,毛义帮人放牧,以奉养其母。母病时,他不仅在榻前伺候汤药,还曾割股为母疗疾。遂以孝行称著乡里,被举为贤良。朝廷得知,送檄文封赏他为安阳县令,毛义迎至“临仙桥”喜接檄文。不久,毛母病逝,朝廷派人前来看望,毛义却跪拜于“临仙桥”上,将原赏封安阳县令的檄文双手捧还,“躬履逊让”,不愿为官。
范晔的《后汉书》中载有其事。“百善孝为先”,毛义重孝并且不贪图利禄功名,被世人称道。后人便改“临仙桥”为“捧檄桥”,并刻碑石以记之。
地址:庐江县庐城镇晨光社区
庐城镇:庐城镇地处庐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16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7平方公里,总人口14.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耕地面积4.6万亩。辖4个街道管理区,14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1个蔬菜队,1个林场。镇内水陆交通方便,合铜、军二、庐巢等干线公路贯穿全境,合九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沪蓉高速公路临镇而过。县河起源且穿…… 庐城镇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