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兴国讲寺重修之碑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五角场社区红梅公园东侧,隶属园林局红梅公园管理处,碑的底座为1.15米×0.48米×0.38米,碑高2.95米,宽0.93米,厚0.18米,碑身长1.85米。碑为明代,保存完好。叙述该寺始建于齐梁高祖,始称建元寺,俗称塔下寺,宋太平兴国时重建后称太平兴国禅寺,明洪武二十四年改称太平兴国讲寺,正统二年重修,内容十分翔实。太平寺位于延陵东路天宁寺东侧,其创建人是齐高祖萧道成,创建于南齐建元年间,为常州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据南宋咸淳《毗陵志》记载:太平寺系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创建于建元年间,初名“建元寺”;唐肃宗乾元年间,寺经僧法偁改建后,规模渐盛。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建元寺改额“太平兴国禅寺”。苏轼来常州时,曾数次游览该寺,并留下《常州太平寺观牡丹》、《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蔔亭醉题》等诗。南宋初,太平寺毁于兵燹,“仅余三数殿与甘露戒坛”。元初重建太平寺时,寺分创为三院;元末,寺又遭兵毁,仅存七级浮屠。南宋以来的常州志书,均提及郡内“太平寺画水”与“天庆观画龙”两胜。明初邑人谢应芳撰《太平兴国寺修塔造寺疏》,描绘出元末明初之际太平寺的破败萧条,创议修塔造寺。洪武二十四年(1391),寺改为“太平兴国讲寺”,因寺建有浮屠,故又称“塔下寺”。宣德三年(1428),塔遭火灾,仅存砖壁;后逐渐恢复殿阁,万历年间又数度重修殿塔。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太平寺塔毁两级,乾隆九年(1744)修复。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第五次南巡,过常州时曾御书“太平兴国寺”额,并赐寺僧以匾额、对联。乾隆中叶以来,太平寺的规模与影响始渐逊于“东南第一丛林”天宁寺。光绪末年苏州香山匠师重建太平寺塔时,塔刹铭文中有“太平禅寺”字样,表明寺在清代又曾改为禅寺。明唐鹤徵撰“太平兴国讲寺重修(之)碑”记云,太平寺于“(元)至正兵毁,惟塔则萧齐旧物也”。2008年12月,“太平兴国讲寺重修之碑”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常州市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五角场社区红梅公园东侧
天宁街道:天宁街道,位于常州市北大门,是市区繁华地段之一,为常州水、陆、空、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辖区面积约8.3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村(解放村),人口11万。旅游景点有:古运河风光带、红梅公园、东坡公园、两岸垂柳碧波、烟水空蒙、渔舟唱晚、龙舟竞渡。 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办事处位于常州市区北大门,是市区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是常州市水、陆、…… 天宁街道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