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安乐巷民居位于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城北社区安乐巷1-7号,始建于明末清初,延续到民国时期,后来不断发展成目前状况,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几经历史沧桑,几易其主,现仍保存完好。建筑群规模较大,特别是东部建筑,大部分为清代晚期建设,内外部装饰风格特征一致,历史文化信息储存较多。一号宅和七号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均为青砖小瓦,抬梁式砖木结构,屋脊有马头墙,设纹饰,天井内有照壁,门头上亦有纹饰、门外有石质台阶,特别是一号宅门前有长方形石鼓一对,石鼓上雕以万字形连环纹饰和花卉纹饰,具有溱潼古民居传统特色,保持了溱潼特有的文化古韵,是溱潼至今保持比较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极具保存价值。此二民居较完整地保存了溱潼古民居的特有风格。据当地人回忆,安乐巷在民国时期叫童家巷,此名来自于当时巷子内有位老人,他的名字中有个“童”字。巷内有陈、李、朱三个姓氏住户,又有人称其为溱潼镇的“三家巷”。新中国成立后,溱潼镇人民政府在童家巷内选了一处当时最好的房子,也就是七号宅,建了养老院,集中供养孤寡老人,童家巷遂改名为安乐巷,寓意养老院的老人们安度晚年,快乐生活。解放初期,七号宅里还曾经住过从朝鲜战场上归来受伤的志愿军,当时叫“荣军”,中街居委会也曾在这里办公。“文革”时期,安乐巷更名为灭资巷,被刻上深深的时代烙印。“文革”结束后,巷名又恢复成旧名安乐巷。如今仍有居民安居于此,过着属于他们的小镇慢生活。安乐巷民居一号、七号已于2003年元月被列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城北社区安乐巷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