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篮山一号墓位于驮蓝山西山峰下,1989-1990年发掘,坐北朝南,为大型横穴式岩洞墓,有自南向北倾斜的宽阔墓道,长达30余米,墓道中填放不规则的大型自然石块,再加填碎土夯实,以资牢固。墓道凿山落差16米以上。斜坡墓道宽4米余,倾斜角度为20度,底部及两侧崖壁凿刻平整,规模庞大。一号墓由墓道、甬道及十三个墓室组成,总长约54米,其中甬道以内至墓室长28米。甬道以双层双列塞石封堵,塞石共五组二十块,个个块块相扣严实。塞石为青石质,每块长3余米、高宽各1米,重达12吨,六面打磨光滑。墓内总面积达200平方米,其中以前堂最为高大,高3米余,长9.4米、宽3.7米。前室采用5面坡覆斗形顶。前堂西侧过道中有厕所和沐浴室相对而设,均为平顶。厕所有打磨细致的青石板构件组合而成,包括蹲坑、踏板、靠背、右栏及握手、下水道等,科学合理而实用。沐浴室内在一角以磨光石条砌出方形抹角浅浴池,简洁大方。十三个墓室均设有门道、门窝和封门器槽,每门都有暗销装置。墓室内排水系统完备。陵墓石壁均雕琢细致平整,内壁均以澄泥遍涂三至五层再以褐漆平涂装饰。各室顶部依用途不同凿成平顶、两面坡、四面坡、盝顶四种形式。墓室内排水系统完备。一号墓虽早年被盗掘,但不仅墓室结构保存完好,还出土了数量可观的各类文物。以各式陶俑、陶金饼、及各种金属构件最为突出。陶俑中有男官吏俑、女舞俑、乐俑三类。尤以女舞俑形姿多样,仪态优美,为舞俑中的上乘之作。一号墓不仅在甬道、前堂的规模上远大于二号墓,而且墓室数上较二号墓多,按照汉代以右为尊的惯例,一号墓地位无疑尊上,一号墓在塞石上多次自铭“前山”突出表明了一号墓墓主人的特殊地位。此外在一号墓东侧的一间库房内,出土了一件零散的甲衣,在汉代以铠甲陪葬自然非男性莫属。因此驮蓝山一号墓为主墓,即楚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