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云浮市 > 云城区旅游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旧址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旧址位于云城区河口街双上村委双上村,该村是革命老区及革命老区堡垒村,解放初期,村中有多位老游击队员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贡献了青春,吴桐就是当时在双上村进行革命活动的著名人士。

吴桐(1920-2003) ,男,1920年2月出生于东莞望牛墩镇扶冲村,2003年6月13日在广州逝世。1939年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吴桐同志在珠江三角洲、原粤中地区以及广西岑溪等18个县辗转奋战;是一位身经百战、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军事指挥员。1949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六支队司令员。他长期在云浮地区从事革命活动,他组织领导大小战斗数十次,为云浮地区的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7年6月,中共香港分局作出关于组建挺进部队开辟三罗(辖罗定、云浮、郁南三县)游击根据地的决定,同年9月,中共粤中特派员谢永宽派吴桐率领24名小分队挺进云浮,开辟三罗(云浮、罗定、郁南)武装起义。

1948年1月7日午夜,吴桐直接组织领导并参加了云浮地方党组织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云浮富林关帝庙战斗,正式宣告成立“云浮人民自卫队”。富林战斗公开举起了三罗人民武装斗争的旗帜,打响了三罗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1948年2月,三罗工委决定,由谭丕桓负责郁南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吴桐担任军事指挥。1948年“四•一八”武装起义准备前夕,挺进部队分散隐蔽在双上东坑陈石的山寮,古州高福的山寮,以及大水坑、斩田、蛇一斗等一些小村庄,吴桐与几位较有战斗经验的指战员住在双上村,其余的人全部住在离双上村四五里远的东坑。吴桐以姓周的商人身份住在双上村中共地下党员陈国柱家中,其他同志全部住在杉树林下,用杉木的枯枝,将靠近的几棵树连接起来制作床铺,白天隐蔽在杉树林中,当地的老人陈石和他的妻子负责为部队对外联系,云北党组织供应粮食,双上村革命的火种从此点燃, 解放前,隐居双上村的游击队最多时接近200人。部队安顿下来后,吴桐与麦长龙、朱开在东坑山寨召集全体队员开会,最后,吴桐决定,九个干部,组成三个武工组,重返云雾山区,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据点,开拓游击区。国民党阳春县三乡乡长雷之楠主动与武工组接上线,经雷之楠做工作,双富乡乡长刘丹田也愿意入伍跟共产党走,影响带动了周围的群众,雷松、雷春年等藕塘、石窟一批青年自觉参加革命队伍,不久,建立了一批公开半公开的据点,得到群众有力的支持配合。武工组又通过争取教育,使罗定县金鸡乡“绿林”人物黄坤等改邪归正。武工组经过两个多月的活动,挺进部队在三罗地区一角终于站稳了脚根。

为了纪念粤中纵队(粤中纵队第四支队三团)小分队为革命事业奋战的光荣事迹,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更好地推动双上生态文明村建设,双上村投入资金30万元(其中云城区人民政府补助10万元,河口街道办事处补助13万元),重新修缮双上村革命老区粤中纵队小分队办公旧址。通过征求健在的老游击队员意见,在修缮过程中力求做到还原旧貌,采用外墙砌青砖,屋顶盖瓦片,屋内划分三间房,一个天井,建设面积约150㎡,该工程已于2013年9月底完工。

2017年3月该遗址被命名为云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至今,粤中纵队第四支队旧址及起居生活物品仍保存完整。

延伸阅读:

·广东100处重要红色革命遗址


>>向秀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