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桥位于金井镇涧山村新河组与新萍组之间,东西走向,横跨金井河,原为宋代吴交、杨初二人出资修建,故本名吴杨桥,历为贯通长、浏、平、三县的交通要道。今桥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1914年再修的单孔花岗岩石桥,长27.8米,宽4.7米,离水面高7.2米,占地131平方米。桥为花岗岩垒砌,桥面石块长0.7-0.95米,宽0.3-0.4米,两侧护栏石条长达1.5米,宽0.5米。两端有斜坡石梯。桥北侧嵌6块青石碑,5块为捐资碑,第6块为1923年所立碑志,详叙建造维修史,全文如下:
吴杨桥俗名芙蓉桥,在县东北之尊阳都。乾隆四十年岸屺碑出,乃宋淳祐十二年,吴交杨初二人创建,县志彰彰可考,诚古桥也。民国三年氾于水,是岁山水暴发,周境数十里内桥梁存者一二,不数年,尽复旧观。吴杨桥位尊阳中区,为平浏达道。以工钜费繁,群难其事,集议已有十年,今幸诸君子慷慨输将,事举而功集矣。噫!工穷数月之劳费,竭中人之产,古人慨然为之于前,今人毅然续之于后,其急公好美之心,千百年遥遥相应,有心世道者,当见而兴感也。爱将桥之始末,暨续修诸君子姓名寿之于石,以冀后世而垂诸无穷也焉!(捐资芳名录省略)民国十二年癸亥岁冬月吉立
当地虽然前后两次在此修建现代化公路,古桥北侧另建新桥,使古桥得以完整保存,呈现三桥并行景观。该桥造型古雅质朴,极富地方特色,6块碑刻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对研究清代桥梁建筑、社会经济状况有重要意义,今为长沙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