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岗战斗遗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长岗村南侧2千米的山路上。长岗村位于集安城西北18公里左右的山沟里,东南是老岭山脉巍峨的群山,西北是老岭支脉,向北翻过岗梁便是八宝沟、东岔沟。战斗遗址在长岗村稍偏南的山路两侧,距村子将近2公里。这里是通往集安的一条老道,当年可走大车。现在车道已长满杂草,山路两侧树木茂盛,只有一条宽约2.5米的无树地带,蜿蜒曲折,可清楚看出是一条道路,但已无车辆通行。战斗遗址的一段老路略有点西南——东北向,路南是山沟,再远一点是一座小山,当地群众称之为东山。该遗址位于老岭深处,现已长满树木和荒草,无明显遗迹。长岗伏击伪军索旅战斗是1938年8月2日,由杨靖宇、杨俊恒指挥的打击日伪索旅四十一团的战斗。1938年夏,根据老岭
二道崴子战斗遗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二道村村南300米的山砬子下。二道崴子是集安市清河镇西北10公里的一个小村子,距集安市区约75公里,山砬子下是公路,公路南160米是大苇沙河,河两岸为大片开阔地,现已成农田。1936年3月初,杨靖宇率领抗联(时称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部队打掉驻热水河子邵本良的一个伪团部。邵本良为报复抗联而组织伪军到处寻找抗联部队。1936年4月3日晚,通过侦听敌人电话,得知敌奉天骑兵教导团要从通化到集安讨伐抗联,杨靖宇决定在敌人必经的二道崴子(今清河镇二道村)设伏,消灭这股敌人。4月4日晚,杨靖宇亲自率领抗联一军司令部和一军一师六团共400多人,埋伏在二道崴子通化至集安公路的山坡下和苇沙河南岸鹿圈沟门等地。4月5日上
小荒沟战斗遗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镇区附近的山间河谷地带,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四保临江”战役中一保临江的最后一战。地势较开阔平坦,苇沙河流经此处,现为大面积农田,是清河镇清河村重要粮食主产区。1947年1月19日下午3时,驻通化国民党军195师584团残部由花甸子秘密进犯,黄昏时分进入青沟子地区,其二营进入小荒沟(今清河镇)。我东北民主联军(后改为解放军)三纵队发现该敌孤军深入,遂即命令7师围歼该敌,又令8师22团于三道崴子东山打援,以保证7师侧后安全。7师于当日黄昏以20团向小荒沟之敌发起进攻。由于天气太冷,加之配合作战不力,虽经一夜战斗,攻击未果。20日拂晓后,20团1营、2营再次攻击,国民党军仍然顽抗,师部急调山炮营投入
红石砬子临时战地医院遗址,位于老岭抗日根据地东岔中心地带,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红石砬子沟,距东岔村6.5公里,距沟口200米处的一座山砬子下。此处有一隐蔽的沟塘子,群众称为红石砬子沟,顺沟口往里走200米,有一处山砬子,抗联临时战地医院就设在砬子下面较为平坦的地方,附近有一条山间小溪,可供洗漱、饮用。由于年代久远,无人保护,该遗址所在的山坡上已长满灌木、荒草,受自然风化等因素影响,原遗址已无法辨认。1938年6月,抗联部队在家什房子附近消灭号称“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旅一部后,留下了6名重伤员,在此治疗养伤,为了使伤员能有一个安全的地方治疗,抗联在当地抗日群众的帮助下选择了这里,建起了临时战地医院。同年8月,长岗战斗结束后,又有33名伤员
孟家沟门抗联棋盘遗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孟家沟门儿。该遗址地留有石刻棋盘,如今字迹受风化等自然因素影响,已稍显模糊,但仍可辨认原貌,在石刻棋盘附近依稀可见抗联密营地遗迹。1938年,杨靖宇率领抗联一军部队来到辑安(今集安)老岭山区,在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下,开辟了以东岔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并抓住有利时机,消灭了大量敌人。狠狠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战斗间隙,指战员们利用休整时间,在根据地密营里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娱乐活动,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此棋盘。并在棋盘的下方刻有“五月住大山,天下太平”9个大字,并在简陋的密营地的帐篷里宿营,表现了抗联战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保持不屈的革命品格和崇高的革命乐
抗日英雄纪念碑,位于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八组小八宝沟门蚂蚁河畔的山坡上,距清河镇近50华里。纪念碑为天然花岗岩石碑,保存良好,但字迹不好辨识。纪念碑正面铭刻:(竖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第二师抗日英雄万古流芳;背面碑文为:抗联业绩,永垂史册,烈士英名,流芳千古。一九三八年八月二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悉敌侵扰长岗,率部埋伏,抗联一军参谋长杨俊恒,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歼日伪索旅四十一团大部,杨俊恒等十余名抗联战士,不幸壮烈牺牲。哀思忠灵,铭文立碑,永志纪念。该纪念碑是集安人民为纪念1938年8月2日,在长岗伏击“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旅战斗中牺牲的抗联一军参谋长杨俊恒等十余名战士,于1983年4月5日修建。是集安市及清河镇政府
清河镇烈士塔,位于集安市清河镇热闹村西南部二华里处的小山坡上。始建于1970年7月,烈士塔主要是用混泥土砌灌而成。塔高3米,为阶梯式的三层塔,有两层塔座,塔身呈扁柱形,塔上装有五角星一枚,塔的后面埋葬着52名烈士,墓地占地700平方米。塔身正面写有“烈士塔”三个字,塔身右侧铭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塔身左侧铭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座烈士塔是当年热闹公社(今热闹村)革命委员会为了纪念一九四七年一月在小荒沟、热闹等地与国民党-派英勇作战即“一保临江”小荒沟战役,而光荣牺牲的许华宣、冯明苏等五十二名烈士而建的。烈士塔是集安市及清河镇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关马山城位于通化市集安市清河镇上围村 ,年代为高句丽,类别为古遗址。2024年2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关马山城为吉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城墙四周外延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东岔抗日根据地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二批1981.4.20地址:集安市清河镇年代:1936-1938年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管理单位:集安市文物局是否开放:否东岔抗日根据地,距市区西北18-30千米。东有老岭山脉及小爷岭密林为天然屏障,西、南有崇山峻岭,层峦叠嶂阻断交通。奔流不息的蚂蚁河从东部小爷岭山麓流出,汇集大小川流注入浑江。这一带山深林密,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当年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日联军曾在这里建立了东岔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长度约10千米,面积约125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