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公祠座落于潭山镇潭山村庙下自然村,是庙下刘氏子孙纪念明朝洪武年间,徙居庙下肇基祖刘彦谦而建,经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两次修缮,祠堂成庄重宏大,气势宏伟之建筑。谦公祠占地1650多平方米,坐东向西,为三栋进两天心设计,进深长63米,通面宽22.5米,正脊高9.5米。前栋为门楼,门楼正面四柱三开间,中开大门,两边开侧门,门楼两旁有撇山影壁,门楼前石广场两边放有石狮子。进入大门有一大天井,天井用麻石铺成,二栋是官厅,是庙下刘氏先人议事之地,大厅八柱七开间,两边墙上嵌有清朝重修祠堂乐助碑,中厅往里走有一小天井,天井砌有石栏杆,中开过道,经石台阶上到祖堂,祖堂八柱七开间,祖堂置有刘氏先人祖龛。整个祠堂墙体是高大雄壮的马头墙,屋柱底部均置有雕花石
环清园座落于潭山镇潭山村,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距今有两百四十多年历史,是庙下刘氏先祖为教书育人而建。解放后,政府曾在此设立潭山中心小学,办学多年后迁走。环清园占地约八亩,园内原有假山怪石、竹林花园,有房屋数进,两池三桥一阁,疏活水引流入池。其中,石池建筑工艺尤为精湛,石池四周用麻石砌成,上面并围有石拦杆,池底全部铺有麻石,池中建有亭阁,亭阁基础用麻石砌拱桥而成,并用麻条架桥和南北房屋相连,亭阁上面是木制结构,亭阁板壁上嵌有木雕,阁顶为角楼设计,四个角上分别吊有铃铛。整个园林精致典雅,富有诗情画意,体现了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特色。环清园现存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的两层楼房一幢,平房数间,还有清代古屋一栋,东厢房仍在,石池完好,
潭山古建筑群(含潭山刘氏谦公祠、儒溪陈氏宗祠、孝子祠、善翁祠、店上刘氏宗祠、四芳翁第)宜丰潭山历史上的街市曾在茜槽,俗有“先有刘十万,后有潭山街”之说,岳飞抗金时期刘十万被一把火烧光,后来就在当时的芦苇洲建立街市(即现在的集镇)。南宋时期形成了完整的集市(现在的老街),老街上至熊家上店子、下至台阶下,全长600多米。有熊家尾出口、万寿宫出口、横街和台阶下共四个进出口,另有八条巷子。整街为麻石铺地,街中下水道错落有致,以前街市兴旺时排水系统相当好。房屋有纯木质结构、砖木结构,有的封檐到顶,各具特色。宜丰县潭山镇千年古村伏溪村古树、古长廊、古屋、古井彰显出绿色古村特有魅力。伏溪村历史悠久,境内有吴氏宗祠、接官亭、上庵和尚庵、忠孝牌坊、黄
桐树岭塔墓群位于宜丰县潭山镇院前村,年代为清。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古墓葬范围,东、南、西、北面各向外延伸 5米。
文武世芳坊位于宜丰县潭山镇,年代为龙岗村。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明。
均翁祠和砖雕画壁位于宜丰县潭山镇店上村,年代为明。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古建墙基为界,西面向外延伸5米。
洑溪吴氏宗祠位于宜丰县潭山镇洑溪村,年代为清。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古建墙体为界,南面向外延伸5米。
在江西省潭山镇店上村胡家垅,原为张氏宗祠,1931年3月底成立的宜丰苏维埃政府设此。该祠四周为砖砌封焰高墙,面阔5间,进深2栋。前为门厅,中为天井,后面是厅堂和寝室,旁有配屋与水井。今尚完好。
西平院水口桥位于潭山镇南溪村西南面入山水口。此地原有“西平禅院”,今废。为单孔石桥,横跨西溪。元大德四年(1300)建。桥长8.5米,宽2.74米,高3.4米,跨4.46米,拱矢比为2:1。桥拱花岗石砌,结构为纵向分节单券并列砌券,横向12条缝线并列、纵向石缝线呈弓形,拱顶部中央用榫卵石条搭连。全拱13层石块,单数层6块,双数层7块。桥石上分别题刻“西平院东堂囗徐绍基命匠修此石桥......便益往来.....万世常存囗大德四年十月时记”,并有建桥共费“工食抄四百五十贯正”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