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原址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原址1912年南京市长江路包括宣誓厅、办公室、起居室等总统府位于长江路292号。这座建筑规模宏大,清代时作为两江总督衙署。太平军定都南京时,在此修建天王府。湘军攻克天京,一把火烧掉了天王府,只保留了中心建筑“金龙殿”、西花园内的石舫等。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大总统,在此办公达90余天。蒋介石在抗战前后长达14年内,以此为国民政府总统府。来到总统府的大门前,门楼上方高大的旗杆直插云霄,门楼横帽上“总统府”三个大字烁烁发光。正前方的总统府大厅,正中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字匾额,这就是当年天王府正殿金龙殿的遗址。金
在熙园西侧,是1910年两江总督张人骏建造的西式花厅,典型的仿法国文艺复兴式样。建筑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外面再加以粉饰。单层七开间,朝南有一外走廊,有十二座拱形落地窗,拱的上部中央均嵌拱心石,下为铸铁空花栏杆。房屋基座有一米多高,正中抱厦向南突出二米多,顶部饰有山花,东南西三面各有一拱形门。正中间是穿堂,一般作为衣帽间。西边一大间,为两江总督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大总统办公处。孙中山曾在此举行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的第一次内阁会议。东边第一间是小会议室,兼作会客室。第二间是办公室,后来孙中山曾在此办公。最东边一间是休息室,曾作为孙中山工作之余小憩的地方。该建筑先后作为南京留守府,以及北洋军阀时期的江苏都督府督军署等。国民
建于1909年。小青瓦木结构硬山顶,两层中式建筑。原为清朝两江总督署高级幕僚的住所。1912年1月至4月,孙中山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大总统期间即在此居住。楼上是卧室和办公室,楼下是会客室和餐厅,另有侍卫室和厨房。长子孙科、孙中山夫人卢慕贞携女孙娫、孙婉来到南京时,也在这里与孙中山共同生活。3月25日卢夫人离开南京,两女托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霭龄照看。直至4月3日孙中山离任。院内一对汉白玉金鱼缸,为海外华侨赠给孙中山的。
石婆婆庵8-3号民国建筑位于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香铺营社区石婆婆庵8号,年代为民国。石婆婆庵8-3号民国建筑为不可移动文物。
石婆婆庵10号-1、10号-3民国建筑位于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香铺营社区石婆婆庵10号,年代为民国。石婆婆庵10号-1、10号-3民国建筑为不可移动文物。
碑亭巷110号民国建筑位于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香铺营社区碑亭巷110号,年代为民国。碑亭巷110号民国建筑为不可移动文物。
尖角营51号民国建筑群位于玄武区新街口街道大石桥社区尖角营51号,年代为民国。尖角营51号民国建筑群为不可移动文物。
梅庵东南侧古井位于玄武区新街口街道成贤街社区东南大学内,年代为民国。梅庵东南侧古井为不可移动文物。
碑亭巷191号民国建筑位于玄武区新街口街道碑亭巷191号,年代为民国。碑亭巷191号民国建筑为不可移动文物。
尖角营26号古井位于玄武区新街口街道大石桥社区尖角营51号旁,年代为清。尖角营26号古井为不可移动文物。
进香河位于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鸡笼山南麓,年代为三国。进香河为不可移动文物。
珍珠河位于玄武区新街口街道成贤街社区(从市政府至珠江路南珍珠桥),年代为三国。珍珠河为不可移动文物。
中央通讯社旧址在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长江路社区中山东路75号,该楼由杨廷宝先生于1948年设计,作为中央通讯社办公楼使用。中央通讯社旧址是20世纪50年代前南京最高的建筑,也是南京乃至江苏境内较早的钢混结构多层框架现代建筑,对研究南京城市变迁和民国时期至解放初的建筑风格、技术发展有重要价值。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为工字形,立面采用对称构图,造形简洁大方。两边外侧向内分为五、六、七层阶梯状,地下一层。两侧端部设有楼梯兼作太平楼梯之用。大楼入口由室外大楼梯进入第二层。底层有弧形车道,汽车可以从底部入口停靠。门厅靠北侧有电梯和楼梯。底层为数据库、图书库、保险库、排字和印刷室、职员餐厅、小卖部等;二层多为对外行政办公用房;主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