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为2003年由民营企业家陈金根先生花费十年时间建造的私家园林,国家4A级旅游景点,号称“江南最大的私家园林”。虽是新园,但园中不乏百年古物。汇聚了明代太湖西山的“楠木厅”,道光元年广东人的“揭普丰会馆”,上海老城厢清代的“弘雅堂”、“拜石轩”,苏州城区明末清初的“福寿厅”、“静远堂”、“绣楼”等精美建筑,多由园主陈金根花费心血,精心保护移建过来的。镇园之宝“庆云峰”曾获得基尼斯灵璧石之最,这块巨石高大嶙峋,通体孔窍密布。餐饮/住宿/购物购物:同里状元蹄、同里闵饼、黎里油墩、盛泽松糕、冬节团子、震泽黑豆腐干、盛泽盘笼糕、熏豆等都是吴江有名的糕点。盛泽镇有中国最大的丝绸市场——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交通苏州汽车南站→静思园:每15分钟一
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五龙路口在古代,蚕神有着重要的地位,汉族劳动人民为了向蚕神表示敬仰,并表达蚕农对来年丰收的美好希冀,所以蚕农们对蚕神进行祭祀,并衍生出许多风俗。先蚕祠是汉族古典庙堂式建筑,正面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旁侧是八字形清水砖壁,朴素雅洁,再前过栅门是小广场,原是香客集散处。三座拱门正中竖匾为祠名,两侧上方分别书写“织云”和“绣锦”是为当年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过门楼不远就是戏楼,戏楼两侧与厢楼相通,戏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广场延至正殿前,场地开阔,可容万人。正殿雄伟高敞,供奉中中华民族人方始祖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各位都知道轩辕就是黄帝,神农是我国的农业祖先,又称炎帝,通常所说的炎黄子孙就是他们两
济东会馆坐落在斜桥街上,1986年7月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原规模较大,后因年久,其建筑或坍圮,或改建。现存建筑为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有门厅、茶厅、议事厅三进,坐北朝南,占地329.26平方米,三进均面阔三间,硬山顶,现辟为盛泽图书室。大门临街依河,当年装卸货物、迎宾送客十分方便。墙门前立有四根石柱,每根石柱上蹲若一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墙门中间石库门框内开着两扇黑漆大门,门两侧是清水砖柱,门上方砖刻“济东会馆”四个大字在飞檐翘角的映衬下透射着古朴的气息。墙门内方砖铺地,里侧排列着镂花落地长窗。过门厅,是一个狭长的天井,石板地上摆放着几盆翠竹,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第二进为茶厅,系会客之处。两根黑漆大柱立在厅前侧,里外两侧均排列
中和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王家庄街,跨市河。始建年代未详。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东西走向,单孔梁式结构,全用花岗石砌筑路。中宽2.65米,堍宽3.05米,长18.50米,高3.70米,跨度5.50米。两桥台各有一拱形汇水孔,上有眉额,南为“波月”、“媚川”;北为“悒秀”、“梯云”。两侧桥联分别为:“北胜跨虹融水德,中和位育贯文风”;“金波遥映红梨渡,玉带长垂绿晓庄”,桥侧刻有“重建中和桥”字样。桥柱刻有“不许灌桥”等警示文字。除文字外,桥心石刻有轮回图案,桥耳刻有八仙图案,桥梁石两侧刻有卷草纹饰,美观典雅,独具匠心。北侧对联为:“金波遥映红梨渡;玉带长垂绿晓庄。”此联上联中的“红梨渡”,在盛泽镇区西北的桥北荡畔,相传明代巨
位于吴江市盛泽镇东白漾口(此漾一作东白洋,又名菱叶渡)。明崇祯十四年(1641),里人仲时英、归语先、汤三聘、史勤、王士龙始建。清雍正九年(1731),里人郑禹甸、陈舜玉、叶殿文、宋郁照等募资重建。1986年7月1日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当地政府对桥进行整修。三孔石拱桥,南北走向。全长46.94米,中宽4.25米,堍宽5.45米。中孔较大,矢高5.39米,跨径10.7米,便于舟船通行;两次孔较小,矢高均4.21米,跨径均8.43米。整个桥形富有风姿。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金刚墙全系青石,栏石多为青石,拱券为武康石,余为花岗石。桥身东向楹联:“祥开震簨彩虹高,千秋壮丽;喜溢乾坤新月满,万户盈宁。”楹联中乾坤、震都是八
导 游 盛泽位于吴江市最南端,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而闻名于世。 三国时,吴赤乌三年(240年)吴司马盛斌在此屯兵结寨,后人称之为盛寨。因西濒大水,寨又改为泽,延用至今。 看 点 盛泽丝绸 已有3000余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盛泽就有织机近万台,历史上曾与杭州、苏州、湖州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绸都”。盖有“江苏盛泽”金印的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抢手。1986年10月建成我国第一家专营丝织品的市场——东方丝绸市场。盛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镇”。 介 绍 古镇深弄长巷为数众多,有“七十二条半弄堂”之称。民居大都前门临街、后门临河。纵横密布的河道上有20多座桥梁,其中有建于晋、唐年间的东庙桥、龄嘉桥、善嘉桥;建于明初的登春桥、观音
培元公所卅周年纪念井位于吴江区盛泽镇牧童湾,年代为1926年。培元公所卅周年纪念井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庄面位于吴江区盛泽镇花园街,年代为清。庄面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升明桥,位于盛泽镇东白漾口(此漾一作东白洋,又名菱叶渡)。据清乾隆年间所刻的《盛湖志》(清代仲沈洙纂、仲枢增纂、仲周霈再增纂)记载,此桥由里人于明崇祯二年(1629)始建,清雍正十一年(l733)重修。另据民国十四年(1925)乌程周庆云所刻的《盛湖志》(清代仲廷机纂、仲虎腾续纂)记载,该桥由里人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清雍正九年(1731)重建。1986年,升明桥被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当地政府对桥进行了整修。升明桥全长46.94米,桥顶宽4.25米,堍宽5.45米,拱形三孔,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中孔较大,矢高5.39米,跨径达10.7米,便于舟船通行,两次孔较小,使整个桥形富有风姿。升明桥所跨河面开阔,
昇记绸庄旧址位于吴江区盛泽镇北分金弄29号,年代为清。2014年6月30日,昇记绸庄旧址被公布为苏州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盛泽如意桥位于吴江区盛泽镇盛虹村豆腐港,年代为清。2014年6月30日,盛泽如意桥被公布为苏州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坛丘缫丝厂旧址位于吴江区盛泽镇坛丘丝厂路12号,年代为建国初期。2019年8月23日,坛丘缫丝厂旧址被公布为苏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