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江苏省 > 徐州市 > 鼓楼区 > 大黄山镇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大黄山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荆山桥

荆山桥位于徐州经济开发区的东北方向、大运河北岸,荆山脚下,此桥横跨荆山口河上,名为“荆山桥”。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建,桥长约1158米,宽约6米。清乾隆十一年(1746)再建,增至1599米。后荆山桥历经战乱,屡遭厄运,到新中国成立时已面目全非,仅能勉强通过行人。1958年,因疏通河流,将其拆除,现存北引桥约250米,宽6米,保留石牌坊。牌坊原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结构,今已残缺不全,仅剩三柱二间。牌坊北面其当心间大字板题刻荆山桥,立柱有乾隆御赐楹联“湖光澄碧,九州行旅沐恩波;虹影飞空,百世津梁歌利涉”。 南面其当心间大字板题刻利涉大川,立柱楹联“山近彭城,彩映云龙瞻瑞霭;人遵玉路,功成砥柱履周行”。次间大字板题刻望岱、就日。另一

荆山墓群

荆山墓群位于徐州东北约20公里的金山桥开发区大黄山镇荆山村,海拔116米。其东靠京福高速公路。南临京杭大运河。荆山顶部及山坡分布有许多汉墓,徐州博物馆曾对部分墓葬进行发掘。2008年为配合--铁路建设,徐州博物馆对铁路拟修路段沿线开展调查,对部分有影响墓葬进行发掘。此次发掘包括墓葬9座(M1-M9)、陪葬坑1座(K1)、建筑遗址一处(F1),均位于荆山主山体东南一座低缓的小山包上。已发掘的墓葬可分为石坑竖穴墓及石坑竖穴洞室墓两大类,其中竖穴墓4座,洞室墓6座(包括1990年发掘的一座)。墓葬多不同程度的被扰乱,出土器物主要为原始青瓷、陶井、灶、磨、壶的组合、铜器、铜镜、铁剑等。坑(K1)位于墓群南部山腰处,呈不规则长方形,长4.1、

大黄山烈士陵园

大黄山烈士陵园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有烈士陵园及烈士墓地。2008年重修,陵园坐西朝东,依山而建,陵园门镌刻“发扬先烈精神,开创四化伟业”字样。陵西矗立着镌刻有“先烈精神,光照日月”的纪念碑。用大理石从新铺设了陵园内的甬道、纪念碑廊等。修缮围墙,并对陵园进行绿化。对安葬在这里的顾永田等17位革命烈士墓冢从新进行整修,2008年清明节前从新对外开放,年接待清明祭扫3000余人次,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安葬着顾永田等17位革命烈士,他们均为徐州大黄山籍人。他们是徐州大黄山籍山西文水县抗日政府县长、抗日英雄顾永田烈士、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权士成烈士、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阎会堂、刘桂清、刘进、权启厚、张永智、王良臣、张绪山、吕文财、胡宪

西朱村任氏宅

西朱村任氏宅于清代始建,具体年代不详。坐北朝南,大门朝东,平面呈“田”字型,院东、西、南、北四周均为房屋,宽34.8米,长36米左右,四角原有四个角楼,后被拆除。现有8座31间房屋。“田”字型中间纵横的房屋已拆除,仅剩北侧南北向房屋一处3间。房屋均为青石墙体,黛瓦覆顶,保存较好。“田”字中间的东西向房屋为客厅,两侧南屋为私塾。两座正房之间有炮楼一座,上部分墙体为青砖,下部墙体为青石。

大黄山墓群

墓群位于大黄山主山头西坡下,许多墓葬因水泥厂取土而暴露。在山坡上有多座墓葬,均为砖室墓或砖石结构墓葬,墓砖较小,发现有“五铢”钱币及陶器碎片等。墓葬时代应为东汉,墓葬规格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