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屋场位于宁乡县巷子口镇巷市村,始建于1882年,土砖青瓦木结构,传统四合院布局,现存房屋48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兰花屋场是宁乡唯一保存完整的传统古民居,且以其木雕砖雕别具特色、独具一格。它是由张轼后裔,清朝进士、广东按察使张铣于1882年建造的。屋场依山傍水,共有大小房屋48间,面积约1000平方米,土木砖瓦结构,上下两层,带跑马楼,为清代典型的湘中农村建筑。兰花屋场也是中国红色药理学家、新中国药理学科的奠基者张毅的故居。与其他地方的屋场相比,田冲兰花屋场的规模不算很大,但整个建筑却隐隐带着读书人的气息:高高的封火墙顶端绘着墨色的兰花,黑漆髹成的窗户干干净净,这都与白墙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差;屋檐下的枕梁上雕刻的是文曲星,大
毛公桥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巷子口镇直田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系毛姓族人捐建,为全麻石拱平一体桥。桥体由多块长条形巨-石构成,没有切割痕迹。专家们对当时的建桥技术和建筑工人的智慧由衷叹服。桥身有石刻的一条大蜈蚣,寓意蜈蚣避水,庇佑桥体平安。登临毛公桥,眺望蓝天白云,饱览田园风光,不禁心旷神怡,精神抖擞。毛公桥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古桥全部用麻石构筑,石块大小不同,错落有致;桥体为圆拱连着平板,是为圆拱平板连体桥。此造型在古桥中是不多见的(长沙含浦古桥和宁乡已经跨掉的七星桥也是“平连拱”造型),因此甚为宝贵。古桥南北走向,全长55米,宽1.6米——5米。古桥于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
张南轩墓(包括张浚墓)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巷子口镇官山村。此为宋代著名理学家张栻及其父抗金名将张浚之墓冢。官山村官山山麓,背依九曲奇峰,循峰而下有马蹄形小山名罗带山,山的东端为张浚墓,西端为张栻墓。墓周砌花岗石,以三合土封顶。墓碑高1.5米,宽0.8米,上刻“宋大儒张南轩先生之墓”。前立石柱4根,山下有南轩祠。明大学士杨建和撰碑记。1967年墓、祠、华表均被毁,1981年修复墓冢、墓围。现墓长11.2米,宽10米,墓围直径5米,墓高2米,墓碑尚存。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四川绵竹人,后迁衡阳。初师事胡宏,得所传理学,与朱熹、吕祖谦时称“东南三贤”。累官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
司徒岭驿道时代宋代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编号430124—0031公布地址宁乡县巷子口镇扶峰村赵家组类别古建筑公布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古道路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
状元桥又名屏壶桥,位于宁乡县巷子口镇。桥横跨在南宋状元易祓故里识山楼(今无)与屏壶山易祓墓(今存)之间的沩水河上。桥有呈菱形石墩3个,全部由方形花岗石规整砌成。墩高4米,宽2.5米,长4米。迎水面为尖角,雕刻有巨型蜈蚣,意为镇慑水龙。桥面由4块长方形花岗石搭建而成,宽2米,两两相接。每块桥面花岗石宽1米,高1米,长12.5米,重约50吨,雄伟壮观,至今保存完好。桥的一头,屏壶山西侧山麓有易祓祠堂,堂中供奉易祓像,堂前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华表石柱各一对。穿过堂后侧36级花岗石台阶而上,即为易祓墓。易祓(1156--1240),字彦章,号山斋。南宋淳熙一t一二年(11s5)中进士,殿试第一,时称“释褐状元”。官礼部尚书、翰林院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