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隶属嘉鱼县广贤乡静居里。
民国时期,何家、老鹗嘴、王杜徐、官庄丘、胡黄张、江赵、秧田澥、四门詹8个村庄,隶属咸宁县忠良乡(驻汀泗桥东街)北部的8保祝家保(驻余子约)。
东边王、三甲鲁、细屋鲁、路黄口、大屋黄、鸡婆岭李、黄大正、中门孙、细屋孙、大屋孙、斩关孙、聂家12个村庄,隶属嘉鱼县渡普镇(驻渡普口)13保余家嘴保(驻高家岭)。
同年6月,何家等8个村庄隶属咸宁县汀泗区(驻汀泗桥东街)祝家保。
1950年1月,咸宁县改保为村。
何家等8村庄隶属咸宁县祝家村(驻余子约)。
嘉鱼县改保为乡(小乡)。
东边王等12个村庄隶属嘉鱼县渡普区(驻渡普口)岭关乡(小乡,驻新庙)。
同年8月,东边王等12个村庄所在的岭关乡隶属嘉鱼县簰洲区(驻簰洲)。
1951年咸宁县汀泗区改称二区。
同年5月,咸宁、嘉鱼两县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同年6月,东边王等12个村庄所在的岭关乡(小乡)隶属嘉鱼县三区(驻渡普口)。
1953年3月,东边王等12个村庄与杨菊花、竹林吴、孙家湾、黄文简、汪家澥、戴家赊、上屋吴、杜家、三公庙、邓家嘴、钟家、新屋澥12个村庄,随岭关乡一起,整体从嘉鱼县三区岭关乡划入咸宁县二区(驻汀泗桥东街)祝家乡(小乡,驻余子约)。
1954年初,成立官庄(辖何家、老鹗嘴、王杜徐、官庄丘、胡黄张5个村庄)、战斗(辖江赵、秧田澥、四门詹3个村庄)、友爱(辖东边王、三甲鲁、细屋鲁3个村庄)、团结(辖大屋黄、路黄口2个村庄)、集体(辖黄大正、鸡婆岭李2个村庄)、滨湖(辖中门孙、细屋孙2个村庄)、中心(辖大屋孙)、胜利(辖斩关孙、聂家2个村庄)8个初级社。
1956年1月,初级社合并为高级社。
官庄、战斗2个初级社合并升格为战斗高级社,友爱、团结、滨湖3个初级社合并升格为中心高级社。
中心、胜利、集体3个初级社合并升格为胜利高级社。
战斗、中心、胜利3个高级社隶属咸宁县二区祝塘乡(大乡,驻郭家)。
不久,战斗、中心、胜利3个高级社隶属二区祝塘乡(大乡)改称的甘棠乡(大乡,驻甘棠阁)。
同年6月,战斗、中心、胜利3个高级社隶属汀泗农村生产指导组甘棠乡改称的甘棠管理区。
1957年9月,战斗、中心、胜利3个高级社隶属一区(驻汀泗桥西街)甘棠乡。
1958年9月,区改称公社,乡改称管理区,高级社改称生产大队,互助组改称生产队(又称小队)。
战斗、中心、胜利3个高级社分别改称战斗大队、中心大队、胜利大队。
3个大队隶属汀泗公社(区级,驻汀泗桥西街)甘棠管理区。
1961年4月,战斗、中心、胜利3个大队均隶属汀泗区甘棠公社。
1966年3月,中心、胜利2个大队合并为胜利大队(驻斩关垴)。
1968年1月,战斗、胜利2个大队隶属甘棠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0年11月,战斗、胜利2个大队隶属向阳湖公社(区级,驻甘棠阁)甘棠“党总支”(习惯称“总支”,既是党组织机构,又是行政机构)。
1974年1月,战斗、胜利2个大队隶属向阳湖农场(区级,驻四五二高地)代管的向阳公社。
同年11月,战斗、胜利2个大队隶属从向阳湖农场分出升格为区级的向阳公社。
1975年3月,战斗、胜利2个大队隶属撤区并社的向阳公社。
1981年5月,战斗大队改称秧田澥大队,胜利大队改称斩关大队。
同年8月,秧田澥、斩关2个大队隶属向阳公社改称的甘棠公社。
1984年1月,秧田澥、斩关2个大队隶属向阳湖区(驻铁铺垴)甘棠乡(驻甘棠阁)。
1985年9月,秧田澥大队改称秧田澥村(驻秧田澥小学),斩关大队改称斩关村(驻斩关小学)。
1987年9月,秧田澥、斩关2个村隶属撤销区建制的甘棠乡。
1999年3月,秧田澥、斩关2个村隶属甘棠乡改称的向阳湖镇。
2001年3月,秧田澥、斩关2个村隶属向阳湖镇与宝塔镇合并的向阳湖镇(驻甘棠阁)。
2005年3月,秧田澥、斩关2个村合并为斩关村(驻黄大正),辖16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