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下唐、阮家屋崽、钱策陆、镇家岭镇家、龙王、王世贵、陈家屋崽、王忠堂、王牌、陈先生、樊塘、上唐、周家屋崽、包山黄14个村庄,大塘下郑家(又名大塘下)、大屋郑、下里郑(又名下里)、新屋郑、紫银郑、尹家、茅屋棚刘家、白云楼郑(又名白云楼)8个村庄,均隶属咸宁县二都金城乡悦仁里西介保。
民国时期,下塘等14个村庄,大塘下等8个村庄,均隶属咸宁县崇礼乡(驻李家畈隔壁街石门寺)麻塘保(驻樊家岭储英小学)。
同年6月,下唐等14个村庄和大塘下等8个村庄所在的麻塘保,隶属咸宁县马桥区(驻马桥老街中段福寿图)。
1950年,改保、甲制为村、闾制。
下唐等14个村庄组成樊塘村(驻樊塘),大塘下等8个村庄隶属横沟区马鞍村(驻马山王中门)。
1951年1月,马桥区改称五区(驻马桥老街中段福寿图)。
同年4月,改村为乡(小乡)。
下唐等14个村庄、大塘下等8个村庄隶属麻塘乡(小乡,驻樊家岭储英小学)。
同年5月,成立农业互助组。
1954年初,下唐、阮家屋崽2个村庄组成下唐初级社,驻下唐。
钱策陆为钱策陆初级社,驻钱策陆。
镇家岭镇家、龙王、王世贵、陈家屋崽4个村庄组成镇家岭初级社,驻镇家岭。
王忠堂、王牌、陈先生3个村庄组成王忠堂初级社,驻王忠堂学屋。
樊塘、上唐、周家屋崽、包山黄4个村庄组成樊塘初级社,驻樊塘。
大塘下郑家为大塘下初级社,驻大塘下。
大屋郑为大屋郑初级社,驻大屋郑。
下里郑与新屋郑2个村庄组成下里初级社,驻下里。
紫银郑、尹家、茅屋棚刘家3个村庄组成紫银初级社,驻紫银郑。
白云楼郑为白云楼初级社,驻白云楼。
1956年1月,初级社合并升格为高级社。
下唐、钱策陆、镇家岭、王忠堂、樊塘5个初级社合并升格为建国高级社(驻樊塘中新屋),大塘下、大屋郑、下里、紫银、白云楼5个初级社合并升格为建华高级社(驻下里郑)。
建国、建华2个高级社隶属马桥乡(大乡,驻马桥老街中段福寿图)。
同年6月,建国、建华2个高级社隶属马桥农村生产指导组(区级)麻塘管理区(驻曾铺街周家祠堂)。
1957年9月,恢复区、乡。
建国、建华2个高级社隶属二区麻塘乡。
1958年9月,建国高级社改称建国大队,建华高级社改称建华大队。
2个大队隶属五星公社(区级,驻马桥老街陆鸣凤家)、麻塘管理区(驻樊家岭建国小学)。
同年10月,建国、建华2个大队隶属五星公社与柏墩公社(区级)合并为马桥公社(区级,驻马桥老街陆鸣凤家)下辖的麻塘管理区。
1961年4月,建国、建华2个大队隶属马桥区麻塘公社。
1975年3月,撤区并社,建国、建华2个大队隶属麻塘公社。
1981年5月,建华大队改称杨郑大队,建国大队改称樊塘大队。
1984年1月,杨郑、樊塘2个大队隶属马桥区麻塘乡(驻周家垴)。
1985年9月,杨郑大队改称杨郑村,樊塘大队改称樊塘村。
1987年9月,撤销区建制。
杨郑、樊塘2个村隶属麻塘乡(驻周家垴)。
2001年3月,杨郑、樊塘2个村隶属麻塘乡与马桥镇合并的马桥镇(驻马桥老街107国道边)。
2005年3月,杨郑、樊塘2村合并为樊塘村,驻樊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