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地区是房县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古代以建城池施政四方,倚城门设关卡查私辑盗,保护一方平安,以街道建店铺加工贸易,因交易形成集镇。
城池以内东西南北街道、城门关卡以外东西北关街道形成房县中心集镇。
俗称“城里三关”。
简称“城关”。
城关镇作为政区设置,源于民国年间,国民党政府实行区、乡制,明确区、乡行政区域范围,加强社会管控,1932年将城关划为一区,区署设县城南街,辖城关镇、北海乡(三海堰)、高河乡(高枧)、羊包乡(白窝)、德化乡(观音台);1940年9月撤销一区区署,县政府直辖各乡镇,设城关区辖城区15保;1946年改“城关镇”为“忠孝镇”。
1949年1月房县解放,2月建立城关区人民民主政府。
1950年3月将两河区、五龙、桃园、孙家湾、宋解四村划入城关区管辖。
8月改城关区为一区;1951年7月改称城关镇,辖八条街道。
即:民主街、和平街、建设街、西大街、南大街、东关街、北关街;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改城关镇为城郊人民公社,辖5条街7个生产大队28个生产队;1961年6月复称城关镇,设立城关镇人民委员会,增划和平街;1975年3月,撤区并社。
将塘溪公社泉水大队划入城关镇;1984年6月设区建乡,城关镇辖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温泉乡,将原红塔公社所辖三海、炳公、白露、联观、花宝、晓阳、八里、温泉和原高枧公社所辖桃园、莲花,原塘溪公社所辖泉水共15个生产大队,划归城关镇管辖,下辖四个街道办事处和温泉乡;1987年撤区并乡,下辖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管理区;2002年房县乡镇进行机构改革,下辖街办管理区机构撤销,镇直辖村、居。
2003年将城区13个城镇居民委员会合并为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5年将镇所辖泉水、白路、联观、桃园、花宝5个村民委员会改设社区居民委员会。
现城关镇辖11个社区、7个村。